新浪湖南 旅游频道

砥砺前行:南山国家公园的时代答卷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生态名片,南山国家公园美得别具“野性”。自南山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候选区以来,便踏上了书写生态文明的宏伟篇章,如今也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与自然教育价值完美结合的代表。

资源禀赋的生态明珠

在湖南的西南边陲,南山国家公园如同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瑰宝,更是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雄踞南岭西段越城岭与雪峰山南段交汇区,是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重要干流的发源地和涵养地,总面积达1303.80平方公里,涉及2市4县17个乡镇92个行政村和8个国有林场、1个国有牧场。这里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域内不仅是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涵盖了中亚热带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还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完整发育阶段的丹霞地貌,独特的丹霞峰林地貌,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被视作中国丹霞壮年期的模式地。

除了生态系统丰富,它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容小觑。现已记录有野生唯管束植物3083种,包括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记录有昆虫和脊椎动物共54目1997种,包括林麝、白颈长尾雉、朱鹮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无愧为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天然宝库。

镌刻在山水间的人文厚蕴

在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境内,藏着一颗历史文化悠久的明珠——上堡古村。也是曾经的上堡古国,600多年前,苗侗人民在此建立王国。它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青石板路铺满村庄的每条巷道,房屋老树相映成趣,古老斑驳的院墙别有一番滋味。村落历史悠久,汇聚了多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上堡古村的存在,为南山国家公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还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所在地,是长征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攻坚克难的建设之路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范围从最初的635.94平方公里扩展至1303.8平方公里,新增林地984915亩,草地20220亩,林麝、白颈长尾雉等珍稀物种数量显著增长,生态系统原真性全面提升。

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干部发力,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完成生态移民34户159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年收入翻番。通过创新保护机制,曾经的猎人纷纷化身护林员,他们放下猎枪,拿起护林工具,成为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奶业也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形成了集牧草种植、牛羊养殖、乳品加工、牧业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达6亿元,同时政府鼓励发展城步侗茶、新宁脐橙、城步蜂业等绿色产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通过推进产游结合,游客纷至沓来,美食文旅探访节目《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热播大剧《凡人歌》都取景于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使当地百姓深切的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的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了一个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人们拥抱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理想之地。展望未来,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将秉持坚韧不拔的毅力,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巩固并提升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质效,为这些珍贵的生灵构筑起更为坚实的生存屏障 。同时,也将以高瞻远瞩的视野着眼长远发展,全面考量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科学且细致地谋划国家公园的项目建设,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与自然和谐共生。更会始终锚定正式挂牌成立的目标,凝心聚力、上下一心,达成目标,力求在国家公园建设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开启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发展的崭新篇章。  (撰稿:唐婧)

来源:南山国家公园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