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船山先生》开播看片会在衡阳举行

新浪湖南
关注
5月7日,纪录片《船山先生》开播看片会在衡阳图书馆举行。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邱红燕,衡阳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蒋新星,湖南卫视频道副总监朱琰,《船山先生》总导演李东珅,与专家学者、全国媒体及近百名湖湘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欣赏《船山先生》第四集内容,透过镜头一同走近王夫之的思想人生。
以平视视角管窥天地大儒,总导演李东珅:这是最难的一次创作
纪录片《船山先生》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卫视、芒果TV、衡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工作室及伯璟文化联合承制,是继一众电视专题片之外,首部聚焦王夫之跌宕人生及其思想传承的纪录片。

此次创作,由纪录片《中国》原班制作团队悉心打造。当虚实相生的“中国美学”伴着孤清的配乐徐徐展现之时,船山先生曲折、坚定的一生,其如万仞绝壁般的思想成就,也如同画卷般铺陈开来。尽管已拍摄过不少的历史人物,梳理过不少古代思想家的生平,可《船山先生》仍然是总导演李东珅最难的一次创作。

“船山先生我到今天都没有读懂他,他实在太深了,史无前例。我觉得他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孤峰,唯一的一座”,李东珅在分享环节中坦承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船山先生》的创作总是会给团队带来一种“挫败感”,甚至仅仅是在划分这四集的内容结构上,都耗费了团队半年的时间。直到有一天,当创作者们把视角放平,去平视船山先生,忽然就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命运的悲怆感,而创作难点也迎刃而解。该如何平衡这部纪录片的学术严谨性和大众接受度?“将一个伟大的人当做普通人来看”,并将他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追溯他“成圣”的苦难,去剖析他的内心,并试图勾勒、展现他的思想图谱。

或许也正是这样可贵的“平视视角”,《船山先生》收获了现场专家学者、媒体学生的一片赞誉。原湖南船山学社副社长、原衡阳市船山学会会长熊考核便对作品赞誉有加,他认为作品立意高远、形象鲜活、主旨鲜明,“希望大家有时间能把这四集完完整整地看下来”,并认为“《船山先生》的适时推出,这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湖湘文化精品,无疑是一大盛举”。

“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之一,王夫之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品格。他人生曲折却信念坚定,隐匿衡阳数十年,以笔锋传承儒家道统、实现对中华文明事实上的营救。更在死后近200年,才被发掘出其思想的价值。船山思想,在近代经历了从无名到升格,又在中华文明的至暗时刻,成为照亮无数仁人志士的不灭心灯。湖南师大哲学系教授王泽应介绍道,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船山先生》的推出特别有意义、有价值;船山先生的实学就集中在经世致用,“以思想以理论来武装自己,去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如此内涵丰富、极具当代价值的思想,该如何更好地传播出去?原衡阳市文联主席林乐伦以《船山先生》为例,总结了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密钥,核心是打造本土的IP文化,要从观念、形式、内容这三方面进行改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做到学术研究深化的同时,也要让传播向广的方向裂变。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船山学社副社长任美衡更是期待船山先生能够通过《船山先生》这部纪录片,从本土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而当进一步谈到船山思想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之时,专家们纷纷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船山学社党支部书记吴戬更认为,当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船山思想本身的求新求变,以及它的注重社会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能让我们更好的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各式挑战。衡阳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谭崇恩表示,船山有很多新的思想,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船山思想里吸收很多有益的东西,“船山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来源:湖南卫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