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法制频道

【县域警务改革·衡阳】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衡阳市干了这些、还准备这么干!

衡阳市公安局-地方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衡阳市干了这些、还准备这么干!

新浪湖南专访衡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胡志文

通讯员 李钢彪 记者 黄波

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县域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全省、全市新一轮县域警务工作推进会精神,扎实推进衡阳市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工作,衡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胡志文接受新浪湖南专访。

问:2020年全市新时代县域城乡警务工作会议以来,衡阳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胡志文:去年全市新时代县域城乡警务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县域城乡治理摆上重要位置,把做实县域城乡警务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四个大抓”警务战略,以“一报告一意见一方案”为抓手,着力构建具有衡阳特色的“一体两翼双轮”县域城乡警务新模式,建立健全防控县域风险新机制,强化县域警务保障新体系,风险防控更加精准,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牢牢守住了“五个不发生”工作底线,特别是在建党100周年、国省市“两会”安保、疫情防控、重要敏感节点和重要警保卫活动安保维稳中,展现了效果、彰显了威力,有力维护了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县域城乡警务“衡阳经验”及“项目警官”“三区警务”“平安乡村”创建等工作,被公安部、省公安厅推介,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

一是党政重视,高位推动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一盘棋联动,市、县两级都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县域警务工作,在全省率先将县域城乡警务工作上升为“党政行为”。市委、市政府出台“一报告一意见一方案”,把县域城乡警务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和专项督查重点内容,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牵头抓”的组织推动体系。政法、维稳、公安、信访、退役军人事务、网信、交通、宣传、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高效推动“八大机制”建设,有效助推公安工作由堵点多变为亮点多、由被动多变为主动多、由想法多变为办法多,形成了“机制互补、工作统筹、资源整合、问题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是聚焦风险,精准防控 全面实施城乡警务风险防范“八大机制”“十大模式”,形成了“党政牵头、部门联动、共建共治”的风险防控新格局。出台《2020年衡阳市乡镇(街道)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风险报告》,为有效防范化解本地区重大风险提供了精准指引。动态开展县域风险大起底、大梳理、大排队,推动风险点源精准落地,有效管控了重点群体,重拳打击了涉黑涉恶、涉毒涉诈等突出犯罪,集中整治了道路交通安全、危爆物品管理等方面的顽瘴痼疾,推动县域风险防控机制发挥实战效能,推进了具有衡阳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了县域风险防控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打造新时代“平安衡阳”升级版增添了强劲动力。

三是突出“三区”,创新治理 突出案件高发、矛盾集中、社会关注的社区、学区、园区,积极探索“三区”安防新模式,把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做到最前端。以“网格警务”为依托,运行网格化管理及综治信息平台,推进“雪亮工程”“一呼百应”“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发动登记注册的“衡阳群众”为“平安守护人”,打造了“衡阳群众”群防群治模式。以“项目警官”为依托,建立警企联防机制,选派500余名骨干民警到企业当“项目警官”,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安全服务,丰富了“园区警务”内涵。以“校园卫士”为依托,联合高校保卫部门成立“校园警务中心”,密织校园安全“立体管控网”,全面推行“红黄蓝绿”联勤值守高峰勤务“护学岗”制度,有效防范化解了涉校风险隐患。

四是下沉两级,重点整治 按照市、县“下沉两级”原则,捆绑推进县域城乡警务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工作,把风险等级防控责任、任务进一步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县市区党政统筹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推出了“一村一策”“一社区一策”措施,打通了县域警务风险防控最后一公里。结合“平安乡村”创建,全面推行“村组自治”管理、“五个一”打防、“双列管”管控、“多元化”调处、“候鸟式”守护等五大乡村警务模式,全市农村辅警配备率、村级警务室建成率均达100%,农村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5.53%、26.02%,涌现出一批“三无村”(无案无访无毒)。衡南县“屋场恳谈会”、珠晖区“法治物业小区”、衡阳县“厚德同心积分银行”等基层首创经验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举办衡阳市“平安乡村”论坛,推出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同时,针对突出治安问题和新型违法犯罪,坚持打击开路、重拳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治乱、反诈打跨斗争,全市统一组织开展“四个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挂牌整治32个外流贩毒和电诈重点乡镇,滞留缅北高危人数从全国第1退至全国30位左右,禁毒工作呈现“四降两升”新局面。针对敏感节点高风险隐患,抓牢做实“节点警务”,常态化开展“平安号”清查行动,推行“显性用警”勤务,有效震慑了犯罪,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五是攻坚“双基”,增强实力 坚持风险防控与公安工作现代化一体推进,部署开展县域公安基层基础现代化攻坚年行动,把县域城乡警务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工程”和平安衡阳“十大创建”重点内容,一揽子启动无房危房派出所、交警中队、监管场所、大数据中心等新建改扩建工作,已完成或启动派出所、交警中队、监管场所建设项目37个,建成派出所综合警务指挥室71个、人民调解室78个、村级警务室2273个,“城市快警”26组,全市新增收治强戒床位3900多个。大力推进“派出所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全市5人以下派出所全部“清零”,25人以上派出所全部完成“两队一室”勤务机制改革,派出所人均备勤休息用房“乡镇一间房、城市一张床”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出台《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标准》,建成4.4万个智慧“雪亮工程”摄像头和70个实战应用平台,启动“智慧雁云”“情指勤舆督”一体化指挥中心建设,网技手段、“智慧刑侦”建设全面升级,2个项目获公安部重点支持,“智慧公安”“秒级警务”逐步成为现实。

问:目前衡阳市县域城乡警务工作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

胡志文:综合各方面情况和风险维度分析,我市仍是全省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在推进县域城乡警务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短板,主要是县域高风险尚未根本改观,新型违法犯罪冲击大,基层治理短板弱项突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任务较重。

问:衡阳市将如何深入推进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工作?

胡志文:乡村治,县域安;县域安,全市稳。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疫情防控、经济转型、社会矛盾、新型犯罪等交织叠加的巨大风险挑战,面对衡阳的高风险现状,唯有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斗争定力,以一往无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精神状态,扎实深入推进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工作,把基础夯实筑牢,把风险控住管好,持续绵绵用力,才能久久为功。

一是把县域城乡警务作为夯实市域治理的根基一抓到底 县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层级和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创建“十大工程”和“五无”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主要任务在县域落实、靠县域城乡联动推进。县域警务是湖南首创的风险防控型警务新模式,通过大数据从多维度起底风险、梳理隐患,将定量与定性结合,按风险等级分类排队,为呈现重点、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增强了风险意识、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县域城乡警务的核心要义是强化县域重大风险防控,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就是要建立一套党政主导、公安主力、部门主责、基层主体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和实战实用实效的工作模式,以风险防控为抓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域城乡警务按照常抓常新的工作思路,将现实风险每年排、动态调、精准治,必将推动传统风险逐年降低、新生风险快速控制,促进社会治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持续巩固县域城乡警务取得的成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工作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二是把“一体两翼双轮”模式深入推进一贯到底 去年我市探索推出了县域风险防控与公安工作现代化“一体推进”、城市警务与乡村警务“比翼齐飞”、精准防控与基层基础“双轮驱动”的衡阳特色“一体两翼双轮”县域城乡警务模式,有力推动了县域城乡警务全面开花。我们要继续把这个抓当前促长远、抓源头降风险、抓基础增后劲、抓城乡稳大局、抓县域带市域的科学体系一贯到底。

三是把风险隐患牢牢抓在手上控在源头 县域城乡警务成效如何,关键看是否有效管控住了风险、消除了隐患,这是检验的“试金石”,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精细排查,等级管控风险;要综合施策,精准防控风险;要抓住节点,联动盯控风险;要集中攻坚,聚焦压控风险;要发动群众,群防群控风险。

四是把公安基层基础现代化攻坚到目标全面实现 基层公安是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战斗实体。为补齐弱项短板,加快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步伐,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衡阳市县域公安基层基础现代化“攻坚年”行动再延长一年时间。各县市区要搭乘“十四五”发展快车,加大对县域风险防控装备设施、基础建设、警务力量、科技手段等方面的精准投入,提高警务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确保全面完成“攻坚年”行动目标任务。

五是把有限的警力资源努力盘活到最大化 当前,我市县市区警力比为万分之7.68,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要使有限的警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必须深化公安改革,坚持人往基层走、干部从基层出,向教育管理要战斗力、向社会化要防控力。

六是把创新驱动贯穿到县域城乡警务的全过程 创新是基层治理、县域城乡警务最强大的动力。要巩固已有成果,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深入实施“3315工程”,即做实“三区警务”、推进“三化”治理、激活“一触即发”机制、深化“五无”创建。做实“三区警务”就是做强“社区警务”、做优“园区警务”,做精“学区警务”;推进“三化”治理就是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推动县域城乡警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激活“一触即发”就是持续完善“城市快警”和公安武警武装巡防模式,创新街面街巷专群结合等级巡防勤务,实现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巡防、一体化管理、即时性反应和整体化联动,严格值班备勤“实战化”制度,时刻保持“一触即发”战备状态,确保一旦有事能迅速启动“一呼百应”机制,激活“1、3、5”快速反应机制,提升应急处突、防范震慑和打击现行犯罪能力。深化“五无”创建就是深入开展“五无”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以创建为载体,全面推动县域城乡警务提质升级。

让我们以全市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暨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会为契机,应声出征,乘势而为,迅速掀起新一轮县域城乡警务高潮,加快推进公安工作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建设名符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网编辑:周鹏 值班责编:闻逸)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