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多位媒体记者来岳阳,看到了什么?

新浪湖南
关注5月12日至15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新闻媒体岳阳行”集中采风活动举行,湘伴君与110余位媒体同行走入岳阳,用镜头和笔触记录这座城市的文旅故事,感受岳阳以“办会兴城”为笔,在生态、文旅、民生画卷上写下的精彩注脚。
江湖生趣:
生态底色绘就文旅诗画长卷
站在华龙码头望去,水洲清亮,芦苇丛丛,飞鸟在水天间穿梭,麋鹿在岸边漫步。坐在船上,不时看见江豚的脊背破浪而出。
新华社记者张格赶紧用手机拍摄记录,她感慨:“洞庭湖的生命奇迹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岳阳的资源禀赋,也是这座城市的生态保护成果。”

4月10日,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芦苇翠绿,江水碧蓝,天空湛蓝,景美如画。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岳阳临长江、滨洞庭,拥有长江湖南段163公里黄金岸线,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阵地。
这里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下,关停非法砂石码头155处、拆除改造沿江码头泊位82个、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曾经的“生态考题”如今化作“长江最美岸线”的生动注脚。

芦苇扮靓最美岸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典波 摄
依托这份生态家底,岳阳正将自然馈赠转化为旅游IP。
即将焕新开放的洞庭湖博物馆,以“展陈+沉浸互动”模式讲述洞庭湖的地质变迁与生态故事,其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将成为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博物馆范本IP。

5月13日上午,110余位记者参观洞庭湖博物馆。通讯员 刘睿 摄
在洞庭湖南岸的中华大熊猫苑,9个竹影环绕的场馆里,圆滚滚的“国宝”成了新晋“流量担当”,市民游客围在玻璃前拍照,“治愈感”溢出屏幕。
古意新章:
文旅项目激活千年古城活力
走进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老街热闹非凡。
非遗工坊里湘绣飞针走线,文创市集上潮玩碰撞传统,老字号餐馆飘出鱼香,烟火气与文艺范在这里交织成“必到会客厅”。
作为旅发大会核心观摩项目,这片3.19平方公里的区域历经系统性改造,124栋历史建筑修旧如旧,11条街巷焕新容颜,裸眼3D屏、文化护栏等现代元素为老街添了“潮”味,74家商户的入驻更让这里“活”了起来。
片区内,岳阳老火车站的“变身”最是动人。
这座曾因新站启用沉寂多年的老站,如今成了“唤醒城市记忆”的钥匙——月台、铁轨广场、绿皮车厢被逐一复原,观光火车载着记者们驶过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慈氏塔,串起工业记忆与文旅新景。
乘旅发大会东风,岳阳铺排6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14.5亿元),推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在岳阳楼景区,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正进行公测。


5月13日,岳阳楼夜游演艺项目《今上岳阳楼》开启第二场公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典波 摄
亭台水榭化作流动画卷,投影与全息影像交织,多端数控技术编织出虚实交融的诗意场域。总导演李彦介绍,创作团队依托景区既有园林空间,在物理空间上“借景还境”,用光影与数字技术编织虚实交融的诗意场域。
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高慧看完直点赞:“传统玩出了新花样,这才是文旅融合的正确打开方式!”
烟火暖城:
全域提质写就民生幸福新篇
走在金凤桥南路,新铺的沥青路面平整如镜,岳阳楼纹样的文化井盖与标线相映成趣。中国日报社记者朱友芳感叹:“每次来岳阳都有新变化,这次旅发大会带来的提质,老百姓的出行都更舒坦了!”
“办会兴城”的温度,藏在街巷里弄的细节中,岳阳大道等8条主干道翻新、北港南路等4条道路大修,累计提质道路28.18公里;17座桥梁与金鹗隧道旧貌换新颜,景区路网更畅了,大街小巷更顺了。在洞庭大道经营便利店15年的张建国很高兴,“以前坑洼处得垫木板过车,现在送货师傅都说路平得像溜冰场!”
曾经满是鱼腥味的西瓜山片区如今也不一样了,174栋居民房提质、216处违建拆除、206个停车位新增,蜕变为白墙黛瓦的洞庭渔歌小镇。
在上海做景观设计的吴魏回乡探亲,“差点找不到家门”,如今他把老房改成艺术打卡点,吸引长沙、武汉的客户,“家乡的变化,让我想留下来一起建设。”
提质的,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公共服务。
在筹备旅发大会期间,岳阳新建191座智慧公厕,东站、火车站的智能公厕能自动清洁;岳阳大道的智慧公交驿站成了新地标,候车、如厕、便民服务“一站式”搞定。6000余个机关停车场免费开放,9路新公交、优化8条景区线路、延长20余条运营时间……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此刻的岳阳,生态底色更靓、文旅动能更足、民生温度更暖。全城上下秉承着“东道主”的热忱与担当,向世界递出“大美江湖·天下岳阳”的闪亮名片,邀请游客共赴一场“江湖之约”。
来源:湘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