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远 岳阳很近⑬ |市井烟火升腾起舌尖万般滋味

新浪湖南
关注当洞庭湖的晚风掠过飞檐翘角,岳阳楼飞甍下的烟火悄然升腾。这座镌刻“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城市,鳞次栉比的街巷间,以炭火为笔、湖鲜为墨,书写着江湖儿女的美食诗篇。从码头船工的粗瓷碗,到文人墨客的玉箸盘,八百里洞庭的馈赠,在此间酝酿成舌尖的美味江湖。

岳阳市烧烤夜宵一条街(马如兰 摄)
岳阳楼的灯光淬炼炉火真味
入夜的岳阳城,是炭火映红的江湖。岳阳楼的灯光勾勒千年剪影,汴河街的烧烤江湖早已擂响战鼓。铁架上的牛油串滋滋作响,琥珀般透亮的油珠坠入炭火,炸起一片星子火花——这便是岳阳人迎接夜幕的仪式。
小摊上烧烤师傅的绝技在铁签间翻飞,300克胸脯“黄金”牛油,离火三寸处翻烤七次,待油脂将沁未沁时撒上秘制椒粉,外层焦香炸裂,内里却涌出温润奶香,江湖儿女的快意尽在其中。
而在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烤鲫鱼,上演着水与火的传奇——鱼皮焦脆如盔甲,鱼肉却似云絮般绵软,恰似这座城的刚柔并济的味道。

滋滋冒油的牛肉串(唐卓婧 摄)
得胜南路的豆皮炸开食客乡愁
晨光初破,得胜南路的青石板上,豆皮咬下的脆响似乎唤醒古城的晨钟。“豆皮大王”称号可不是瞎吹的,手艺老道的师傅,早早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眼见他不急不忙,缓缓地在铁锅上旋出蝉翼般的米浆,动作如太极般圆融。当湖湘腊肉丁与洞庭糯米的香气穿透金黄脆壳,两千年前的楚地味道在唇齿间苏醒。
这方寸之间的乾坤,藏着岳阳人的生存哲学:用最朴素的食材做出最直击人心的美味,以最精妙的技艺升华人间烟火。如今非遗工坊里的年轻学徒,正用手机直播着祖辈的绝技,让豆皮酥裂的声响穿越时空,在远道回家的食客的耳畔炸开乡愁涟漪。
美食“武林”蕴藏着古城心跳
循着吕仙亭老街的酒香,斑驳砖墙上沁着百年前酒糟气息。熊氏酒坊第七代掌柜掀开陈年酒缸,糯高粱的醇厚裹挟着岁月沉香扑面而来。这里仍沿用清代“三蒸三酿”古法,让每滴酒都沉淀着洞庭平原的四季轮回。
拐角处的1958味腴楼,翠竹粉蒸鱼承袭屈子“蕙肴蒸兮兰藉”的风雅,平江炸肉在油花迸溅间演绎食客钟爱的脆爽。当镜头掠过巴陵全鱼席的十二道玲珑,老饕们知道,这是八百里洞庭在白玉盘中掀起微缩波涛。
当千年城垣与市井喧哗在味蕾相遇,江湖从未遥远——咬开酥脆豆皮时的咔嚓声,是历史在耳语;牛油串上跃动的火苗,是洞庭不息的脉搏。来岳阳吧,让舌尖沿着味觉的经纬,触摸这座古城最滚烫的心跳。(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唐卓婧)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