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旅游频道

古道音韵·画中游——盐商古道上的桑植风情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自芭茅溪盐税局旧址向前行进百余米,沿着澧水河畔的小道,踏着蜿蜒曲折的古道,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步入了一幅流动的画卷。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林木间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与远处隐约可闻的桑植民歌交织成一首动人心弦的交响乐。这,便是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五道水镇芭茅溪村的盐商古道,一条承载着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的古老商路,如今却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我展示着桑植风情的无限魅力。

随着脚步的轻盈迈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每一声民歌的悠扬,都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颂歌。盐商古道,它见证了川盐入湘的辉煌岁月,也见证了无数商旅的辛勤与汗水。而今,它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让我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桑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古道漫步,山水画卷中的音韵交响

踏入芭茅溪村,我仿佛步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盐商古道,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商路,此刻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引领我穿梭于秀美的山川之间。脚下的古道如画,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更加古朴而坚实,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

沿途,澧水河潺潺流淌,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葱郁的山林,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轻轻绕过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为这静谧的山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两年不来我两年捱,钥匙不到锁不开……”正当我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时,一阵悠扬的歌声随风飘来,那是桑植民歌独有的旋律,高亢而婉转,如同山间的清泉,洗涤着心灵的尘埃。歌声中,我听到了《马桑树儿搭灯台》里那份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感受到了《隔山隔岭又隔河》《小小幺姑儿爱坏人》中那份跨越重重阻碍的坚定与执着。这些歌曲,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桑植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它们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共同演绎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河岸与船上的 “阿哥阿妹”们就这样在一路对唱,尽显民族风情。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先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桑植民歌,孕育于先民与天灾、刀兵抗争的呐喊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芭茅溪,也被誉为“民歌之乡”。

随着歌声的引领,我继续沿着盐商古道前行。山路两旁,古木参天,绿荫蔽日,偶尔有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行走在花香鸟语中,我不禁放慢了脚步,用心去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耳畔,《高山砍柴不用刀》《叫我唱歌就唱歌要我撑船就下河》《龙船调》。“郎在河中我撒鱼网罗喔,姐在哟河边哟,情郎妹妹儿哟咿哟,洗衣裳咿哟,洗一洗来望一望罗喔,棒棒儿哟捶在哟情郎哥哥儿喂咿哟岩板儿上咿哟”

几位美丽村姑在河里边洗衣服边唱《棒棒锤在岩板上》,渔夫随声附和的《打鱼歌》让人身临其境看到了一幅“一网打下河,打个鲤鱼儿按合一斤多,紫红腮壳。提起转去喊老婆,你打点汤汤儿喝……”的水墨画,真想随着唱歌的渔夫去他家逮点汤汤儿喝,可是又担心他们家的“一群伢儿伙!稀里呼噜争的打破顶了罐锅啰衣哟”。“芭蕉树上挂红灯,情啦哥情妹,情啦叮啦叮当当,牡丹花十呵指,尖尖叶叶儿花,要学后园芭蕉树哇,年年换叶不换心呵(哎)换叶不换心呵……”芭蕉林里的帅小伙随口唱来的《芭蕉树下挂红灯》让人感受到了“芭蕉换叶不换心,桑植 ‘阿哥阿妹’最真心”的纯朴的爱情故事。桑植民歌的旋律依旧萦绕不绝,她们与山间的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曲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此刻,我仿佛已经融入到了这幅山水画卷之中,成为了画中的一景。盐商古道、山川水秀、民俗民风、桑植民歌……这一切的一切,都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美丽图景。而我,就是那位幸运的旅人,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尽情地享受着“歌里画里,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时光。

歌韵萦绕,盐商古道上的桑植风情

沿途的景致宛如诗画,潺潺河水绕膝而过,野花野果点缀其间,美不胜收。最令人陶醉的,莫过于那不绝于耳的桑植民歌。《板栗开花一条线》的轻快旋律,让我置身于桑植的金黄色的秋天,满山板栗树竞相挂果,生机盎然;《四季花儿开》则以四季变换为背景,用歌声描绘出桑植四季更迭的美景,每一季都各具特色,令人沉醉。

走进芭茅溪村,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盐商古道如同一条历史的长廊,引领我穿梭于秀美的山川之间。脚下的沙石路,历经岁月洗礼,更显古朴而坚实,每一步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澧水河在村边潺潺流淌,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葱郁的山林,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轻轻环绕着古镇。河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穿梭,为这静谧的山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正当我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时,一曲《冷水泡茶慢慢浓》悠然响起,那淡泊宁静的歌声,如同山间的清泉,洗涤着心灵的尘埃。

继续前行,桑植民歌的旋律不绝于耳,它们与山间的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天籁之音。“媳妇你快起来,门口嘛挂盏灯,照在的个大路上,同志们好行军”行至红军渡,《门口挂盏灯》让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些英勇的红军战士们,正是沿着这条古道,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

随后,我来到了土家族的村落红歌寨,迎接我的是热情洋溢的拦门酒。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土家族人民对远方来客的深情厚谊。一杯杯醇厚的“包谷烧”酒,蕴含着土家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让人倍感温暖。

夜幕降临,长龙宴的热闹景象映入眼帘。数十张桌子连成一条长龙,宾客们围坐一堂,共享美食与欢乐。长龙宴上,土家族的传统美食琳琅满目,“土家腊肉、腊猪脚、土家和渣、神仙汤、榨辣椒沫”等品种繁多。土家菜谱,渊源流长,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夕阳西下,盐商古道渐渐被金色的余晖所笼罩。回望这一路的风景与歌声、红军渡的历史遗迹、土家拦门酒的热烈以及长龙宴的欢聚,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不舍。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桑植民歌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古道的沧桑、山川的秀美、民俗的淳朴以及红色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而我,就是那位幸运的旅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未来无论走到哪里,这段在盐商古道上的旅行经历,都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歌里画里,人在画中游,桑植,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永远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中。 (部分图片由吴金成提供)(文:钟昱)

来源:桑植县委网信办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