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男子坚守西部山区公路养护30年 他却说很幸福

综合
关注来源:宁乡电视台
坚守西部山区公路养护一线,他却说这很幸福……

▲ 赵孟其
30年如一日,早已忘记放假的“滋味”
今年是赵孟其调任流沙河公路养护中心当站长的第6年。这6年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我是站长,又是站里唯一的党员,担子当然要由我挑起来。”所有国家法定节假日,赵孟其总是“留守”单位的那一个。在他看来,站里的同志都是农村的,有的条件比他差,有的家住得比他远,有的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遇上有休息的机会,当然是优先他们。
然而,这一“让”就是6年。这6年的春节,赵孟其都是在数百公里的马路上巡逻度过。

▲ 赵孟其正在对路面进行清扫
何止是这6年,此前在西部片区基层公路管养站工作的20几年里,赵孟其休假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他干什么都十分认真、负责,干什么都要亲自在场,不然就觉得自己没干好、没尽职。”提起赵孟其,同事们都是清一色的称赞。夏天日头大,他叫其他人早下班、早休息,自己却带个草帽继续巡逻。
早上6点出门,晚上6点吃晚饭,夜间还主动夜巡,这已成为赵孟其雷打不动的“工作常态”。“突发事件不等人,临时有事故,不在现场就感觉不安心。这一段路况我最熟悉,处理起来也最有效率。”能为出行的人解决一些问题,他就感到非常满足。

▲ 赵孟其和同事们一起修复路边的水渠
付出与回报总是对等的。如今,2条省道S209、S311,4条县道X096、X103、X104、X106都被赵孟其带领的16人队伍“悉心照料”,不仅路面环境“杠杠的”,处理应急情况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6条线路,213公里,穿越灰汤、老粮仓、横市、黄材等9个乡镇——这就是赵孟其工作的全部空间;路面修补、线路保洁、应急处险,2190多个日夜循环往复——这就是赵孟其工作的全部内容,看似平凡普通的一切,却因为坚持和热爱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在西部山区,经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任务和意料不到的状况。
让赵孟其记忆犹新的是去年的“7.1”特大洪灾。

▲ 洪灾期间,赵孟其和他的团队一起疏通山区的公路。
洪水肆虐,多处道路受损。7月1日上午,心急如焚的他正在辖区线路上巡查,忽然身前的山体崩塌了一块,泥沙俱下,树木倾倒。赵孟其立即调头反向行驶,不料身后也是轰隆一声响,从山体滑下的泥土,把他硬生生地堵在了路段中间。
“当时被围困的还有几台小车,但是因为通讯中断,大家都求救无援。”赵孟其回忆,当时他一人趟着泥巴,冒着生命危险,走去周边的七里山管养站求救,联系了当地的挖机对被困车辆进行救援。他自己也拿出随车携带的电锯,把横倒在路上的树木锯断,帮助几辆陷入泥潭的小车顺利脱困。

▲ 开着“小黄车”,赵孟其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
山区道路崎岖,情况又颇为复杂,不熟悉地形路况的人根本没办法处理险情。通过市公路局的一致讨论,流沙河山区的道路处险,只能靠赵孟其和站里的几个同志“挑大梁”了。从7月1日至3日,连续三天,他和同事几十个小时,没合眼,日夜奔走在处险现场,累了就在车里休息一下,一天一夜就靠两个盒饭维持。
“我看到他的时候满身是泥,差点没认出来!”三天后,流沙河养护中心副主任李胜清到达现场,见到眼前的“泥人”,忍不住红了眼眶。

▲ 公路养护者正在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今年“冰冻天气”袭击宁乡时,赵孟其和他的同事也冲在了最前线。“我对这里熟悉,知道哪里容易出问题,更知道怎么处理最快最有效。”这也是赵孟其一直“离不开”基层的原因,他就是能与突发情况“赛跑”的那个人。

▲ 工作中,通常一个电话,老赵就要立即赶赴一线处险
赵孟其的“速度”也在冰冻期间得到了很好地证明。“老赵带着我们除冰开路,一天就疏通了一条,特别有干劲!不少村民都夸我们工作搞得好!”今年冰冻来袭,龙田前往安化方向的路段全部覆冰,车辆不能通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出行。这条路属于赵孟其的管辖范围,他当即就带着队伍前往龙田,又是几天不眠不休……在第一天就紧急疏通了龙田至安华化的生命通道。
“晚上11点多,他把我们安置在周边民居里休息,自己却和其他几个养护中心的站长冒雪巡逻,就怕有过往车辆出意外。”赵孟其的同事说,他们帮他留的饭,特意放在汽车的热空调口,可等他吃上饭,还是成了“冰渣子”。

▲ 流沙河中心养护站,这里几乎成了赵孟其的“第二个家”。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每次听到夸赞,赵孟其都是一脸憨笑,质朴却不失崇高,普通又绝不平凡,正是一颗责任心让赵孟其在这个基层岗位上奋斗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言传身教,获得家人的理解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很少能抽出时间陪伴家人,这也是赵孟其心中的“遗憾”。
老母亲83岁,身体欠佳,而他只有周五晚上才能回去看一眼、吃顿饭,连夜还得赶回来。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引来老人不舍:儿子,你咋这么忙?
去年6月儿子高考,他仍奔波在公路处险前线。别的家长都是全程陪同,而他的孩子却没人照看。晚上,睡在单位的他手机响了,是儿子发过来的三个
的微信表情。儿子的委屈,让赵孟其感觉到有些心疼,但是在工作和亲情之间,有时候很难两全。
“我心里也觉得很亏欠。。。。。。期待家人们理解。”说到动情处,这位中年汉子的眼眶有些泛红。

▲ 提起家里人,赵孟其忍不住擦了下发红的眼眶
令人欣慰的是,赵孟其的一言一行,家人看在眼里,也理解在心里。
“他很优秀!很负责任!”一提起丈夫,赵梦其的妻子喻腊娇就满是自豪:工作上,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公路养护人;生活中,他是一个暖心的丈夫和父亲——这么多年夫妻间从没红过脸,教育孩子也从不打骂。
“爸爸是我的偶像!虽然他很少能陪我,心里也会难过,但是我仍然支持他。”在儿子眼里,爸爸一直是学习的榜样,儿子也很争气,如今在济南大学音乐系读大一,文化、专业都是第一的他已被学院重点培养,正计划送往意大利皇家学院进修。

▲ 赵孟其与家人的合影
虽有着不能照顾家人的“遗憾”,但这种遗憾背后的责任感却转化成榜样的力量,让这位质朴工作者的品质传承为下一代闪亮的标签。
在基层奋斗,却能收获平凡的幸福
细数来,赵孟其已坚守公路养护一线30年了。
有人问:“几十年在基层,这么辛苦,你就没想过往上调动吗?”
这个朴实的汉子,笑笑,却又坚定地摇摇头:“真没想过,基层人都很质朴,相处起来很轻松,我在这里很开心、很满足,何况我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用我们农村的话说,修路架桥都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呢!”
朴实无华的解释,正是对这位数十年如一日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的最好诠释。
正是不忘这份初心,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赵孟其年年获得了单位的嘉奖,多次被评为“技术标兵”;2017年,还被推荐为“湖南省公路系统十佳养护人”。

▲ 赵孟其找出了几本荣誉证书,这样的嘉奖在他家里还有很多
这是基层党员赵孟其的真实故事,也是他用实际行动履行党员职责的点点滴滴。在赵孟其现象的背后,是市公路局对党员的重视和培育。

▲ 办公桌前埋头苦干的赵孟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