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企500强、中国500强、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谈起(三)

地方站-新浪湖南
关注服务业是民营经济的起点,长期陷入“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得不到重视。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服务业对 GDP 增长贡献率从 2002 年的35.23%增长至2018年的59.7%,年均增长率2.3%;资本形成率由 2011年的 48%下降到 2018 年的 32.4%,消费率从48.45%上升到 58.8%,我国经济发展驱动力正在由投资向消费转变。
一、商流源长,服务业的成熟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民办工商业作为传统中国的支柱,是王朝兴盛与衰落的风向标。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支撑着诸侯的争霸,范蠡成为“商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构建交通网,汉初“无为而治”,商业比较自由地发展,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海上贸易起步。汉昭帝“盐铁会议”后,“作坊”、“行会”隋唐宋时期迅速发展,北宋汴京有160多行,南宋杭州有414行,但官私对立、工商分离构成了民办工商业进步的两大掣肘,明朝因为商业发展导致白银短缺、国库空虚以致王朝覆灭,清朝“首相”同时也是“首富”的离奇格局是中华民族遭受百年耻辱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流通领域的缝隙中起步,先商后工,直至今日,个体工商户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特色。
1、从数量产值看,民企已成主导。民企500强服务业的规模扩张速度领先于中国、世界与美国500强,2002年民企500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数量、营收比分别0.17、0.23,2019年提升到0.53、0.72,同步增长3.1倍。中国500强服务业数量、营收从2002年的0.39、0.62增长到2019年的0.71、1.09,增长82%、75.8%。美国500强大体保持稳定,2002年为330家、63.6%,2018年为292家、65.6%,中国赶超态势明显,民企成为主要力量。
2、从内部构成看,结构有所优化。2002年以来,中国批零贸易和餐饮业、金融业、社会服务业对服务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2.4%、16.2%和13.9%,是3个主要推动力。2008年民企500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51家)、房地产(26家)、商务服务(6家);2019年为房地产(39家)、批发(22家)、零售(20家)、商业服务(15家),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明显上升。中国500强服务业2008年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38家)、房地产(11家)、银行(10家)、商业连锁(10家),2018年为房地产(59家)、批发零售(27家)、商业银行(25家)、交通运输及物流(19家)、专业零售(20家)。与美国相比,中国500强的诱致性消费成分很高、垄断特色突出。
3、从盈利能力看,环境有待改善。科技和金融业一直是美国领先产业,2008年美国500强营收利润率居前的为计算机软件(25.22%)、网络服务(12.33%)、娱乐(11.31%)等,2019年为商业银行(20.37%)、证券(20.22%)、计算机软件(15.84%)。2008年民企500强营收利润率居前的房地产(10.51%)、公用事业(7.09%)、餐饮(6.55%);2019年为房地产(11.7%)、软件信息(10.52%)、保险业(5.36%),可见民企提高利润水平主要靠发展高技术产业或进入垄断行业。2008年中国500强盈利能力居前的行业为银行业(18.88%)、邮电通讯(15.43%)、房地产(11.97%)、综合保险(8.77%),2019年为银行业(20.88%)、互联网服务(17.79%)、多元化金融(9.59%)。
与美国相比,民营500强、中国500强服务业盈利能力持续提高,但与美国依靠市场与科技不同,主要来源于垄断行业或房地产。
二、垄断产业,打破玻璃门旋转门之后的羊肠小道。自齐国盐铁专卖而成春秋首霸、汉武帝垄断盐铁保障武力攘夷后,“官山海”政策就为各朝沿袭,盐铁茶酒矿的朝庭垄断就成为王朝兴盛的经济保障,制衡国内强藩、打击“寇边外族”的“战略武器”。历史上每个王朝覆灭的背后,都有一群因“私盐、私铁、私茶、私矿”而巨富的“资敌商贾”,隋亡有江南门阀商人之因、唐亡有商贾支持的藩镇之因、宋亡有商人蒲氏通元之因、元亡有包税商人之因、明亡有晋商“八大家”之因而清亡则有“鸦片走私洋商买办”之因。这些“之因”,有的是主因,有些是次因,但都离不开商贾的“重利叛国”。正是基于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党多次明确提出“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问题在于,数字时代“国民经济命脉”内涵已经全面拓展,数字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行业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成长性不断提高,又普遍掌握在民企手中,如华为、阿里、腾讯等。
1、高度垄断领域,低准入低盈利。一直以来,金融、能源、烟草、铁路、新闻等行业实行国家出资、国家运营。以银行业为例,长期是民营企业的禁区。1996年由全国工商联负责组建、新希望集团等59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民生银行,但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是2015年审批设立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9家。整体上看,民企500强银行业数量少、盈利低,2019年为0,2018年为2家,产值占0.44%、利润率7.17%,2019年中国500强为23家、产值占9.9%、营收利润率11.73%,世界500强为51家、11.6%、7.67%,民营银行的效益明显低许多。银行业不对民企开放,并不等于不对外企开放。2019年6月的《<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高盛、运通、美国银行等美国金融机构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均取得了不菲的投资收益”。自2003年银行改革以来,包括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在内,先后引进战略投资者,以10-15%的股权出让得到了总额约100亿美元的投资,不到4年时间这些外国金融机构至少赚取了750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如美国银行2005 年以25 亿美元入股建行,到2008年获得了510 亿港币的净利润(中国社科院张明,2009.5.11)。
2、中度垄断领域,不掌握话语权。目前,我国对保险、石化、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实行基础领域严格限制、终端领域相对开放的政策。以保险和电信为例,民企500强入选分别是2006年、2015年,2019年保险业4家、电信业0,不仅规模小,利润率也要比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低得多。原因在于相对开放是在产业链终端,民企不掌握价值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以加油站为例,民营油企没有油源, 2010、2011年的“柴油荒”,全国6000余家民营加油站停业,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收购,这些领域内的民营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3、低度垄断领域,挤出效应突出。公用事业、科技服务、文教艺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地质水利等领域已逐步开放,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如公用事业的新奥燃气、医疗卫生的“莆田系”、文化影视的“万达系”等。原本竞争较为充分的领域如房地产等行业又因为央企的并购重组,规模效应突出。以燃气和房地产为例,央企的华润、中燃和民企的港华、新奥是国内除中石油外最大的4个燃气集团,拥有620个城市的管道燃气,新奥燃气2018年度营业收入136亿元、净利润13.21亿元、利润率9.71%,利润率尽管高于内资企业但低于世界500强中的同行。房地产业一直是民企较集中的行业,2002年民企500强中只有13家、产值占3.47%,到2018年发展到38家、产值占10.1%,利润率始终高于同行业的国企。
尽管2017年起有5家以上房企连续进入世界500强、产值占0.69%、0.73%、0.83%且利润率达到6.98%、7.24%、8.06%,但2018年行业利润率0.89%,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75%的50%,2019年上半年全国274家房地产企业被破产清算,挤出效应非常明显。
三、一般服务,高新技术推动下转型升级进程加速。
批零贸易、餐饮业是传统服务业的主要形态。2002年我国批零贸易27860亿元,占GDP的27.2%;餐饮业5092亿元,占GDP的4.97%。2018年批零贸易84201亿元,增长2倍以上,占GDP的9.4%;餐饮业16023亿元,增长214%,占GDP的1.8%。批零贸易、餐饮业发展很快,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发展夜间经济,形成消费新动能,是当前各地的主要举措,问题在于居民负债率由2008年的17.87%升至2018年的53.20%;《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显示,中国55%的家庭储蓄额为0;央行数据显示,到2019年3月,全国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达797.43亿元,相比2008年增长22倍,中国18-34岁人群平均存款金额1339元,刺激消费的余地并不大。
1、传统服务,鲇鱼效应突出。2002年44家批零民企,产值占民企500强的9.95%,利润率1.45%,25家中国500强企业占产值的1.92%,利润率1.38%,14家跨国公司占世界500强产值的1.57%,利润率2.51%。2019年20家零售、26家批发民企创造500强产值的6.92%、3.02%,利润率仍只有1.51%、1.18%;14家中国500强零售企业、24家批发企业占产值的2.44%、2.85%,利润率高于民企,分别为5.44%、3.47%;29家跨国零售公司、4家批发企业分别创造世界500强产值的4.97%、0.5%,利润率10.28%、4.33%。民企低利润的关键就在于新模式、新平台的出现,变革了供应链,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超过9万亿元,增长2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8.4%,但这种变革属于转移而非升级,国企、外企尽管也受到冲击,但能够凭借规模优势、产业配套提升利润水平。
2、现代服务,加力数字经济。中国5G牌照的发放和“大阪数字经济宣言”的签署,宣告了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增长的新引擎。2018年,中国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营收63061亿元,增长14.2%,占GDP的3.6%,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力。2008年4家信息民企创造了民营500强1.09%的产值、利润率5.89%(表23),超过中国500强1家企业、0.05%的产值和0.94%的利润率,低于世界500强3家企业、0.6%的产值和8.69%的利润率。2019年民企500强、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都是4家入围,民企的产值只有0.34%,中国企业占0.74%,跨国公司占0.55%;利润率,民企10.52%,中国企业7.93%,跨国公司15.03%。尽管民企的规模和利润率低于跨国公司,但一直是大投入、大研发。中国平安从财产保险公司到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技术的生态圈不到10年,拥有8个研究院、590多个实验室、9.9万研发人员、2.1万名技术工程师,企业内涵和创新能力发生根本性转变。
3、服务贸易,各种壁垒重重。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超过30万亿元, “中国需求”呈上升势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平均增速17.6%,通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特许权许可、专业服务等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量的近一半。民企500强海外投资由2008的112家企业、206个项目发展到2019的241家企业、2345个项目,实现海外收入从2012的5567亿元上升到2019的55393亿元,增长895%,壁垒不断,摩擦不少,更需国家层面的支持帮助。
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国家竞争的焦点所在。不仅需要体制的转轨与政策的解套,更需要发挥统一市场的低成本、实现政策落实的零距离。(未完,请阅读下一节民营企业,结构升级路上的理念、模式与科研创新---从民企500强、中国500强、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谈起(四))
作者:湖南省工商联宣教处处长、新浪财经意见领袖 刘石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