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飞线”充电屡禁不止! 长沙走出破解电动自行车乱停乱充探索新路子

地方站-新浪湖南
关注入户、“飞线”充电屡禁不止!
长沙走出破解电动自行车乱停乱充探索新路子
南京居民楼火灾事故后,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飞线”充电、违规停放等现象引发了公众强烈关注。
据悉,在湖南长沙,目前已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数量突破了150万辆次。2月24日至3月底,长沙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在这次行动中,有关部门以村(社区)为网格单位,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加大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前,记者深入一线,调查了解了长沙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现状,报道了现阶段长沙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停放安置等方面的问题。(此前报道>>)
在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半月后,记者继续走访了长沙市部分小区,发现了不少“安”置电动自行车的新招、妙招。
人车分流的“门禁”
在四方坪街道才子佳苑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外的空旷露天场地,划定了多个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上百辆电动自行车统一停放在指定停车区域内,而在这些电动自行车的车头或车尾,都贴有注明了车主所在楼栋信息的蓝色标识。

“早在几年前,我们小区就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电动自行车不允许进入小区,也不允许进入地下车库。同时,我们对居民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排查、统计,登记造册,并一一编号标注。这样,在发现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时,能够迅速找到车主,高效率排除安全隐患。”该小区的物业经理何宏霞告诉记者。
据了解,长沙市开展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来,该小区在坚持对电动自行车的常态化管理的同时,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并加强门岗管控和保安巡查力度,防范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日常做好常态化管理,非常时期才能有条不紊。若发现居民带电瓶回家充电,我们会及时进行劝导并通知社区。不听劝阻、无视其他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会拨打110报警处理。”从事小区安保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我们小区的老人和孩子比较多,电动自行车在小区内行驶容易撞到行人,特别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甚至引发人员伤亡。大家看到这些事故也会引以为戒,更加能够理解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这一规定。”居民刘女士说。
老小区新办法
荷花园街道恒达社区恒达花园小区是一个已建成三十多年的老旧小区,与空间相对宽敞、物业管理相对完善的新建小区不同,这里停车场地紧张、管理难度大。但相比很多老旧小区随处可见的“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现象,在这里没有出现。
记者注意到,该小区几乎每两栋楼之间就有一个停车棚,停车棚设在户外空旷地带,大小不一,最大的停车棚能容纳上百台电动自行车,最小的仅能停十来台。
“在停放、充电点选址方面,社区首先考虑安全,防止电动自行车‘火烧连营’;其次,考虑便民,停放点要离居民家近。所以,有些比较小的停车棚几乎是‘挤’出来的。”恒达社区党委书记戴红霞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该小区目前共设置了8个停放、充电点,基本能满足小区现有的二百多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需求。
在老旧小区,停车棚不仅可以“挤”出来,还可以“改”出来。
在水絮塘巷59号科文宿舍后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内,居民可以扫码或刷卡为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充电。
“这块以前是一些违章建筑,拆了以后建了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大家都觉得挺方便的。”正在棚内操作充电的李先生说,“我已经在这住了二十多年了。”
“识字里社区范围内有超过400台电动自行车,但停放、充电场地不足,因此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新建了21个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如此一来,社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位置超过300个,基本能满足错峰停放和充电需求。”识字里社区党委第一副书记李秋华告诉记者。
“停车、充电是刚需。只有设施建好了,居民才不会把车推到家里去。”
给充电加上“安全锁”
充电棚建好了,如何确保充停安全?
芙蓉北路街道福城社区水韵花都小区是一个高层电梯住宅小区,有居民超1200户。为防范电动自行车充电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小区引入了“电单车智能消防充电站”。这样的充电站能实现自动断电、自动喷淋、防火隔断、远程监控等功能,还带有自动识别改装车辆、电瓶温度升高等高端技能。
为了充电安全,在长沙,不少老旧小区也做出了有益探索。“老旧小区的部分停车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充电设施,没有自动断电功能,为了避免夜间电池过充引发火灾,我们会在24点统一关闭停车棚的电闸。”戴红霞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整治专项行动期间,戴红霞带队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入户开展“敲门行动”,提醒车主禁止“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充电及违规停放等行为。
据长沙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长沙将继续扎实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行动,总结各地有益经验并因地制宜地推广。相关行动将聚焦三个方面:大力推进小区集中停放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着力消除风险隐患;积极探索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稿件来源:905交通广播 本期编辑:林语 责任编辑:闻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