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汉代长沙人以船代步?看看长沙出土简牍怎么说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1月8日,湖南简牍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教授王勇通过对长沙出土汉代简牍的梳理和研究,向与会学者嘉宾展示了汉代临湘地区(汉代长沙国都城)人们与水运亲密相依的生活画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粟宇柔 张述铭

以车代步是现代日常。你知道吗?在汉代,很多长沙人都是以船代步。

11月8日,湖南简牍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教授王勇通过对长沙出土汉代简牍的梳理和研究,向与会学者嘉宾展示了汉代临湘地区(汉代长沙国都城)人们与水运亲密相依的生活画卷。

汉代临湘许多家庭都有“私家船”

一个不知姓名的人买了新鲜的鱼加工,然后溯溪而上,把鱼送到徐舍处换取大米。后又顺流而下,把米拉到横溪出售。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记录了很多和水运有关的生活故事。汉代临湘境内江河环绕,很多居民沿水居住,不少家庭都有代步私家船,商贩乘船沿水交易,居民乘私家船出行,还有船只买卖的记录。私家船不仅能够买卖,还可以租给临时使用的人。

船民以水运为生,他们依靠长期在船上劳作维持生计,有的在岸上有房子,有的生活起居都在船上。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中就有船民高和郴的故事。高的船和郴的船停在一起,高离开船到岸上探望生病的妻子,而郴不小心掉到水里,所幸被男子何仲看到救起。

现代,陆路交通的发达,水运对长沙居民来说更多是生产的组成部分,乘船也是出门旅行或者公园游览项目的偶尔体验。

民间船师王皮运送军粮

运送军粮的船只被扣了,怎么回事?五一广场东汉简的“王皮木牍”记录了这一跌宕起伏的真实故事。

和秦代重视公船的制造与管理不同,汉代公务出行与官府水运需求很多都通过商业化途径解决。因此,把军粮运到武陵郡临沅的人王皮是一个民间船师,在汉代是常事。

王皮的船运了多少军粮?“载米四千五百斛”。简牍研究专家王子今曾推算过长沙走马楼吴简中记载的船舶尺寸。王勇以此为依据,推算四千五百斛大约为现在的60吨。临湘官方明知王皮受雇运送大批军粮,依然扣押了他的船,因为他欠钱金额巨大。

无论是五一广场东汉简还是走马楼吴简,“船师”一词多次出现,反映临湘民营航运业之发达。他们还会运送其他大宗商品。

和现在一样,临湘还有客船。但在汉代,人们会在进出临湘的客船和货船上访友。有五一广场东汉简就记录了“裦”和“高”登船出发后,朋友张仲渡赶到南亭,三人在裦、高乘坐的客船上相见的故事。亲朋好友若难以相见,便可到水边托船主带书信给家人。

水盗难防,临湘官府特设例亭

海上有海盗,水上有水盗。水运发达,水盗也不可避免。

五一广场东汉简就记录了一起水盗劫夺商船案件。水盗赦、赣等5人来自零陵郡泉陵县,他们持刀、弩、矛等兵器,乘栱船到距离临湘阳马亭约10里的地方停留,抢劫了贩卖缯帛的货主林、诗等人。货品价值很高,总价达到“十九万二千五百五十一”钱。幸运的是,这批水盗内部事先就约定了只抢钱财不杀人,林、诗虽然损失惨重,但保全了性命。

“临湘地区拥有船只的百姓数量很大,水运发达,临湘官府还是相当重视水路治安问题的。但与陆地盗贼相比,水域盗贼的流动性更强,防治难度很大。”王勇说,临湘官府在重要津渡设立津史,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置了例亭,在交通繁忙时期加强循行。对过往船只进行例行检查,制作船刺,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违禁物品,防止非法行为的发生,并对水路出入的货物收税。

汉代南方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临湘地区居民的生活与水运紧密相连的现象并非个别现象。基于水路联系形成的商贸网络和跨区域交通,是古代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加稳定的重要因素。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