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公布,湖南20个项目获奖!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今天,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正式出炉,由湖南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0 个项目获奖 。

湖南日报6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龙群 全程铂)今天,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正式出炉,由湖南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0 个项目获奖 。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陈政清主持完成的 “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等单位参与完成的“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获奖项目中,由湖南单位主持完成的有 12项,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获奖项目中,既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要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成果;也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辟研究新思路、填补技术空白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还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技术成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获奖奖种来看,湖南实现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种的全覆盖。除一等奖项目外, “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破裂理论与方法”等2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海牛’系列深海海底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等2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超算与智算融合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等7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以第一完成单位计,湖南大学共主持完成 4项获奖项目,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各有3项成果获奖,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湖南科技大学各有1项成果获奖。

下阶段,湖南将以科技创新高地 “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国家所需、产业所急和人民所盼,精准部署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力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催生高水平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陈政清主持完成的“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解决了电涡流不能用于桥梁结构工程减震的难题,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上海中心大厦、江阴长江大桥等120余项大型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由中南大学教授李夕兵主持完成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破裂理论与方法”项目,为全球深部岩石力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50多家科研机构和矿山企业中成功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由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树涛主持完成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与识别理论方法研究”项目,解决了城市、山地等复杂场景的空谱高分成像和目标精准高效识别难题。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由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主持完成的“‘海牛’系列深海海底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项目,解决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孔深全孔全程保压取芯等“卡脖子”难题,引领我国海底钻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由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主任李肯立主持完成的“超算与智算融合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拓展了国产超算应用领域,有力支撑了国产大飞机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曙光、阿里、腾讯、移动、华为等企业广泛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由湖南大学教授、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守道主持完成的“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突破了风电发电机系统强容错运行、超长叶片高防护设计等技术难题,有力保障了风电机组安全高效运行。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由中南大学教授孙伟主持完成的“金属氧化矿高效浮选分离多维度精准调控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瞄准复杂金属氧化矿高效浮选分离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发了与钛铁矿、锂辉石、氧化铜钴矿等资源禀赋相匹配的新药剂和新技术,实现了资源经济高效利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主持完成的“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创新减少人为扰动的石漠化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融合模式,构建的县域科技扶贫示范工程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由中南大学教授、工业智能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阳春华主持完成的“有色冶金高效转化精准调控与智能自动化系统”项目,开辟了以智能自动化技术创新实现复杂原料条件下全流程物质高效转化的新途径,助力有色冶金产业智能化转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