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融城跑起来|强弩连发的湘潭力量

新浪湖南
关注鼙鼓催征,奋楫争流。长株潭一体化是一个宏大的梦想,一场伟大的实践。
9月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由长株潭三市网信办组织的“长株潭融城跑起来”全国主流网媒采访采风团抵达湘潭。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等50多家主流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和网络名人就工业、民生、教育等领域,在湘潭考察采风,为推动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造势赋能。
协力协同:强化长株潭工业基础
橘红色的钢板在传输辊道上滑行,尽管与之相隔十米有余,但仍能明显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触碰到钢材表面的那一瞬间,水流瞬间变成了水汽。从钢材的塑形,到钢材的降温,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已经实现了五米宽厚板自动化生产线。工作人员只需要坐在智慧中心,通过手柄、按键就可以遥控机器完成炼钢、轧制、成品、入库等各道工序。

1280℃的钢板通过粗轧机时,水流瞬间雾化
“以前我们工作,衣服基本上不会有干的,但是现在依托5G技术+智能化技术,我们工作人员可以在舒适的室内进行远端操控。” 湘钢五米宽厚板厂天车首席技师袁方海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智慧中心通过合理规划上下游工序的岗位融合,既精简了岗位又实现了不同工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高效协同,采用先进的网络传输和远程操控技术,打造智慧、安全、绿色、高效的炼钢、轧制数字可视化生产线。
湘钢身为中国南方千万吨级精品钢材制造基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宽厚板生产基地,其产品广泛用于长株潭重要项目,加速连接长株潭各行各业,从长沙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到株洲齿轮厂、中车,从桥梁、高建到风电、矿浆输送。湘钢产品为长株潭三城融合提供了钢筋铁骨,为三城融合强化了产业基础。

湘钢五米宽厚板厂天车首席技师袁方海向媒体采风团介绍智慧中心情况
跨域通办:实现民生服务一体化
“我们‘市民之家’开通出入境服务的第一天来的第一批市民,是来自长沙的几位阿姨。”
共享一片天,同饮一江水。湘潭市“市民之家”积极推动长株潭三市跨域通办服务,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长株潭跨域通办事项149项,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办理模式,实现“异地可办、就近能办、一次办理”。同时积极搭建跨域通办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三市数据共享,为提高服务效能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湘潭市“市民之家”已经进驻单位55家,进驻事项2046项,进驻率达到98%以上,开设受理窗口260个,统一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综合式”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目标。

讲解“市民之家“相关情况
就地转化:数字经济孵化新模式
湘潭市数字经济孵化基地首创“将基地建在学校、引企业入住基地、把课堂设在企业、促成果就地转化、帮人才当地安置”数字经济孵化新模式,开拓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经济孵化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径。让学生边“学习”边“实习”,让高校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企业实现从“到处招人”转变为“就地选人”,实现了学生、高校、企业的多方共赢。
不到一年时间,孵化基地已经吸引深圳竞高文化、瑞通科技、东森、一勺映画、蚂蚁星球等24个数字经济类企业(项目)入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华丽蜕变。

湘潭市数字经济孵化基地
互联互通:迈入“半小时生活圈”
“白天坐地铁去长沙上班,晚上坐地铁回株洲的家。” 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西环线分公司周义云向记者如是描述长株潭城轨西环线工程。
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起于沪昆高铁湘潭北站,止于长沙地铁3号线山塘站,连接长沙、湘潭两个市。随着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的正式运行,湘潭至长沙的“半小时交通圈”成为两市市民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互联互通带来的便捷。同时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布局、支撑湘江西岸发展、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上,也承担着重要使命。

媒体老师们在等候城轨列车进站
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阵地
湖南湘潭经济开发区,吉利全新智能LCV(轻型商用车)新能源汽车项目现场,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四面八方传来施工的声音。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由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投资,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总用地面积1714亩,总投资约100亿元,包括研发中心、标准厂房、检测中心、物流仓库、汽车后市场服务用房、配套管理用房等功能分区,共分四期建设。

一期项目(商用车LCV项目)施工现场
目前,一期项目(商用车LCV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开工,占地面积为503亩,投资规模33亿元,主要分为“乘用车”“商用车”“配套服务”三大板块,目标是打造长株潭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及汽车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未来,吉利汽车将继续坚持“持续投入、滚动发展”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入零部件和上下游产业,推动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链涵盖汽车全生命周期。
守正务实,久久为功。新时代新征程,湘潭正在蓄力拉弓,为深入推动长株潭融城攒着一股又一股的冲劲儿。
通讯员 李斐 黄国钊
来源:湘潭在线、这里是湘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