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每一株稻穗低头是最好的致敬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清明前夕,长沙。一处陵园里沉睡着一位有“禾下乘凉梦”的老人。这是袁隆平院士故去后的首个清明时节,亲友来到此处表达寄思,他们手持的金黄稻穗,成为陵园中唯一的亮色。

清明前夕,长沙。一处陵园里沉睡着一位有“禾下乘凉梦”的老人。这是袁隆平院士故去后的首个清明时节,亲友来到此处表达寄思,他们手持的金黄稻穗,成为陵园中唯一的亮色。

寄思会后,人群逐渐散去。袁老遗孀邓则这时又突然折返,佝偻着背,蹒跚走向墓前,俯下身子,又深深地看了一眼。

隔着厚厚的泥土,这一眼里好像盛着两个人的泪水与思念。

4月1日,长沙小雨。

上午8时许,一辆商务中巴车静悄悄地开进了长沙县唐人万寿园,车上坐着的是袁隆平院士的亲友,他们要在这里举办一场简单但不乏温情的寄思会。

袁隆平院士的遗孀邓则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走上台阶,蹒跚来到墓前。她默然看着丈夫墓后的巨石,上面刻着袁老生前的名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一束稻穗

清明时节的长沙小雨淅淅沥沥,来宾们撑着黑伞,肃穆地站在袁老墓前。人手一束金黄色的稻穗,与深色的衣着形成鲜明对比。

在一分钟的默哀后,来宾对着墓碑行三鞠躬礼,按队列顺序依次敬献稻穗。邓则在袁老的五弟袁隆湘和弟媳的搀扶下,缓缓地把稻穗放在墓碑前。墓前堆满了人们献上的菊花、供品。

“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考察时和农民住在简易平房,睡在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丝毫没有专家权威的架子。”袁老生前秘书、袁隆平农业科技奖的获奖者辛业芸在寄思会上发言,“袁老带领我、鼓励我开设自主研究课题,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一直带着我们在奔跑,每个人都感觉到催人奋发的力量,他的为人师表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稻穗在春雨中显得格外金黄鲜亮,人们安静地听着辛业芸读出几位袁老学生写的寄思词。此时,邓则伸出手拭去眼角的泪,她早已红了眼眶。

一封信笺

墓碑一侧立着一个红色的邮筒,上面写着“唐人天堂邮筒”几个字。“我们相信爱可以传递,思念的香气会一直留存。”据陵园负责人介绍,前来祭扫的人们可以将信件塞进邮箱里,陵园会统一收藏保管。

袁老的亲友排着队,把一封封寄思信件投送了进去,他们希望,这一封封信,可以承载那些穿越时空的思念。

“端起白白的米饭,想起他;打开满满的仓廪,想起他。”袁老的侄孙女袁雪娇在寄思会上作诗词朗诵,“每一株稻穗,低头是最好的致敬;种三产四,硕果是最好的诠释。”

寄思会后,人群陆续散去,邓则在旁人的搀扶下也起身欲走。突然,她折返回来,佝偻着背,蹒跚走向墓前,俯下身子,又深深地看了一眼。

一捧稻谷

雨渐渐停了。在功勋广场前,工作人员给袁老的每名亲友发放了一个装满了稻谷种子与泥土的香囊,在墓旁撒播种子——这是纪念袁老的最后一个仪式。

袁隆湘和爱人互相搀扶着,看着不远处撒播种子缅怀袁老的亲友,他告诉记者:“他(袁隆平)这一辈子都很辛苦,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要求严格,我们弟兄都以他为榜样。”

“孙辈们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待,努力做一粒好种子,将您创新济世的精神传承下去。”袁雪娇看着手里的种子和泥土,将其撒向了大地。

链接

献个花、鞠个躬就离开

4月1日上午,袁隆平院士亲友在唐人万寿园举办了一场小型寄思会,袁老的墓前摆满了金黄的稻穗和鲜花。

简单而温情的寄思会结束后,陆续有市民来到袁老墓前祭扫,天上下着小雨,人们撑着伞,在石碑前放下一束束白菊、黄菊、康乃馨、白玫瑰……堆满的鲜花寄托着人们对袁老的思念。

“大部分人献个花、鞠个躬就离开了。”据唐人万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疫情防控原因,祭扫时间要控制在一个小时内。

“平时经常会有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祭拜袁老,给孩子们讲袁老的事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珍惜粮食的意识要从小培养,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情怀。”

据了解,平时祭扫袁老的市民也不少,除了鲜花之外,有很多学生会带上信和明信片来“看望”袁爷爷。“有时还能看到有些人在墓前站半天,沉思很久。”工作人员说。

也可选择网上寄托哀思

清明假期即将来到,如果想前往长沙县唐人万寿园为袁隆平院士祭扫,那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据袁隆平院士墓地所在的唐人万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节期间陵园将严格按照长沙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严格控制人流量,前往祭扫需要提前预约,并且每小时仅限502人入园祭扫。

“前来祭扫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云上清明’上进行网上预约,每天可预约的时间为早上8时到下午16时。”唐人万寿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严格按照一人一约、一人一码的方式进行入园祭扫。”

同时,市民入园需要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的证明,佩戴好口罩,在门口统一核验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后方可入园。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市民以及黄码、红码人员禁止入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议广大市民减少实地祭拜,可以选择网上纪念馆,还有代客祭扫服务。”

(来源:潇湘晨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