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株洲农村喜宴越来越隆重 娶媳妇至少20万

株洲新闻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株洲晚报11月9日讯(记者 赵露/文 谢慧/图)“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 洞房花烛夜”乃人生三大喜事。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婚姻已逐渐偏离了本质,演变成了攀比、炫耀的一种仪式。在株洲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结婚费用居高不下, 天价娶妻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作为父母,总想让女儿嫁得风风光光,除了体面的婚礼,高额“彩礼”也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

如今,作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男婚女嫁背后,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无奈。在株洲农村,结婚到底要多少钱,喜事又何以成为“伤”事?

“结个婚,没有20万办不成事”

虽然距离春节还有几个月,但洲坪乡的老刘已经提前从广东回家筹钱张罗儿子的婚事。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攀比风盛行,株洲部分农村结婚成本高涨,一场婚事基本要花几十万元,特别是儿子多的家庭更是苦不堪言。

在记者走访的几个乡镇中,不同地区风俗不尽相同,但婚姻成本的花销大多一致。洲坪乡昭陵村原村书记马开球(现任洲坪乡文化站长)告诉记者,农村结婚花费主要包括彩礼、装修、家具、喜酒。但让人惊叹的是,其中每一项花费至少都要几万元。

马开球说,彩礼一般5-8万,装修5万左右,买家具电器几万,婚礼酒席也至少要几万。结个婚,没有20万办不成事。

就在2012年,由于女方提出3万元彩礼的要求,洲坪乡青年张嘉(化名)选择了和女友分手。“当时,一些人家的彩礼钱也只有2万元,这是张嘉分手的理由。”

时隔不到两年,洲坪娶媳妇的彩礼钱已涨到了5万元。马开球说,5万彩礼已经为底线,目前村里娶媳妇的彩礼大约是5-8万元。

但让记者意外的是,和昭陵村相距不算远的渌口镇快山村,彩礼却比昭陵村要低些,快山村近几年的彩礼大多是在2-5万元。

快山村妇女主任袁秋珍道明了其中原委,经济状况越好的村庄,所受彩礼的困扰越小。记者沿着快山村的乡间公路一路前行,村中一栋栋小型乡村别墅林立,村民生活水平算是株洲县比较好的。

反之,越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女方彩礼要得越多、提的条件也越苛刻。“就担心姑娘过门后吃苦,提前先要出来。”洲坪乡有村民告诉记者: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借钱娶媳妇已是常事,“甚至有的贷款结婚”。

袁秋珍说,醴陵姑娘在株洲嫁娶因贵出名,但如果嫁到快山村,一般只需5万元的彩礼,但如果嫁到比较贫困的地区或家庭,那就需要10万元以上。

结婚成本的增长“快得有些吓人”

2012年,株洲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407元。这意味着,一个人要不吃不喝近20年,才能娶到媳妇。这对于大部分农村青年几乎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奈,这笔结婚的费用只能转嫁到了父母身上。

今年年底,洲坪乡老陈家的二儿子就要结婚大喜,但老陈和家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高价婚事让这个农村家庭患上了“恐婚症”。3年前,老陈的大儿子结婚,就几乎把家里的积蓄掏空。年迈的老陈也不得不出去打工,就是为二儿子挣够“天价”结婚费。

和老陈这样,辛辛苦苦几十年,却因儿子婚事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例子,在株洲的农村里数不胜数。

在袁秋珍看来,这些年农村结婚成本的增长速度,“快得有些吓人”。

袁秋珍说,自己1983年结婚,她清楚记得那会儿给的彩礼是800元。除了彩礼,袁秋珍就什么都没有拿到。“当时分家的时候,父亲还分了300元的欠账出来。所幸那时候我丈夫是个木工,床、桌子等许多家具都可以自己制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和很多地方一样,株洲农村村民结婚时也已经要有“三大件”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昭陵村村民说,“当时结婚,彩礼和买东西钱加在一起,需要2000多块钱。”

2000年之后,除了彩礼、“三金”、家电之外,越来越多的“说道”和“讲究”出现,往往会让一次婚礼的总花销达到二三十万元,甚至更多,一下掏空整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

袁秋珍说,从1983年的800块钱就能结婚,到现在几十万元才能娶回个媳妇。30年间,快山村村民的结婚成本上涨了数百倍。而这里只是一个缩影,同样的事情在许许多多的村庄里,也在同样地上演。

“也许有人会说,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结婚彩礼增加也是水涨船高的事儿,可细算起来却不是这样。”洲坪乡村民老张说,1998年,当时村里的人外出打零工,一天的收入是15块钱,“现在每天一百五十块钱,收入是翻了10倍,可结婚花销却增长了几十倍!”

在不少村民看来,喜事之所以变了味,成为烧钱大比拼,很大程度上是攀比之心在作怪。很多人认为大操大办婚事才有脸面。但马开球认为,农村精神文明的缺乏才是婚姻成本高升的原因,农村社会管理的削弱和滞后导致了许多农村社会事务无章可循,农民行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约束。

“如果三年不办事,家里肯定就赔钱”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国家严查“三公”消费和各类宴请。但是在农村,婚事依旧热闹,一些村民办喜事甚至会把全村人都叫上。“即便人际关系在村子里再不好,也要摆个十几二十桌。如果人际关系好、亲戚多,或者喜欢讲究排场的,那就要成倍增长了。”马开球说。

洲坪乡村民刘民进结婚的时候,刘家总共摆了35桌酒席,除了菜品,另外加上烟、酒、糖和瓜子等,平均每桌价钱在400元左右,加上租婚车,新娘化妆、租礼服等费用,这又是一笔2万多块钱的花销。

当前农村一桌酒席的价钱在300-400左右,如果去酒店摆酒,价钱会更高。袁秋珍说,“农村的大操大办,真是把一些村民坑坏了。”

“有的村民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就只能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借钱。要是收到的礼金够多,一下能把‘窟窿’堵住还好说;如果一时还不上,甚至拖个三年五年的,就很容易引发两家的矛盾和纠纷。”

马开球还说,“现在在农村,不只结婚的人家觉得累,随份子的人同样也不轻松。”

“在上世纪80年代,赴宴礼金一般都为两三块钱。现在红包100块钱‘起步’,不过基本都给200元,这是一般的关系;如果是比较好的亲戚朋友,礼金要随得更高,要给500、1000元。”

马开球说,在这点上农村和城市不太一样,“在城市,你和楼上楼下甚至对门,可能连话都没说过,但是在农村,大家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不好意思不去,去了就不能空手”。

洲坪乡的张德武(化名)曾经给自己算过一笔账,每年他单单是“随份子”拿出去的钱,就有一万五六,“即使是比较少的村民,一年的随礼钱也在5000-8000元之间。”

而礼金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喜事的增多。现在在村子里,有个不大不小的事儿,都要摆上几桌。用张德武的话说,“在农村,如果三年不办事,家里肯定就赔钱”。

唯一多年没变的是酒席上的菜。袁秋珍称,以前喜宴吃的都是鸡鸭鱼肉,现在也是,而且菜色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只是喜宴上的欢笑,少了许多。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