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生活

恰同学少年—麓外少年走进新民学会旧址感悟先辈情怀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月7日下午,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C2210班同学走进新民学会旧址,领会革命年代的精神真谛,感受革命前辈的豪情壮志。

小青瓦、竹织壁、木槽门,这是一处湘江沿岸的旧民居——新民学会旧址,也是我国早期优秀的共产党员蔡和森的故居。1月7日下午,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C2210班同学走进新民学会旧址,领会革命年代的精神真谛,感受革命前辈的豪情壮志。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的大门简约而古朴,像是承受厚重历史的老人,又像是大隐于市学者,感受了它与现代喧哗不一样的宁静。

新民学会旧址的展览主要有一个蔡和森故居和陈列馆。

蔡和森的故居不大,设施简陋,这里是蔡和森全家的居所,这座房子在抗日时期被毁,之后按原貌重建。堂屋正中间摆着一张方桌,客厅不大,却是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当年开会、积极探索救国之道的地方。如果不是在蔡和森故居,谁又能想象得出这是个关于《一张方桌与13人的救国梦》的历史故事呢。

房后种有一片绿油油菜地,据说毛泽东、蔡和森等当年在那里种菜。中国革命白手起家,先贤志士艰苦朴素,敢为善尽,身无分文忧天下,可歌可叹!

陈列馆里有不少文献,展示了新民学会创立和发展、最后解散的历史及新民学会对促进中国进步起的作用。在陈列馆,同学们品读先辈们书写的《明耻篇》《自勉诗》《征友启事》等文章,深刻领悟到了建党之初的革命先辈们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和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的坚定信念。

新民学会旧址留下的革命精神与文化内涵,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传承接续!故人已经远去,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缅怀和敬仰,更应当以他们为楷模,学他们苦中作乐的高尚态度和用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理想的无上品质。

同学们纷纷表示,心灵受到了洗礼,对党史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要向革命先烈学,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争当奋发向上的麓外少年!

历史背景:

新民学会旧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新民路周家台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濒湘江,西傍岳麓山。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点。“蔡和森故居”和“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匾额分别为邓小平、陈云同志的题词。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成立新民学会,学会共有会员70多人。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学会发动组织了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联合各界人士,开展湖南人民自治运动。1920年建立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早期党组织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同年冬,学会完成历史使命后自然停止活动。

蔡和森 字润寰,号泽膺,湘乡县永丰镇人(现双峰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在新民学会中最早地提出了列宁的建党理论,是第一个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全称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建党理论的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