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生活

对话陈晓丹老师:成为世界记忆大师的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陈晓丹,她是一个自我要求极高的完美主义者、高质量课程的细节控,对学生富有责任心。

陈晓丹,她是一个自我要求极高的完美主义者、高质量课程的细节控,对学生富有责任心。在备考世界记忆大师、亚洲记忆大师期间,即使扛着巨大压力,也始终将学生摆在首位。在多年的探索中,她有着几乎严苛的自我要求,持续探索最适合国内中小学生的记忆方法,并取得突出成果,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课下,她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身心发展,认真倾听每一位家长的意见反馈。对于赞美,她将其当作鼓舞自己前进的动力;对于提议,她也时刻自我追问和反思。

课堂之外,她是一个爱好广泛、有个性、有趣的人,善于思考和表达,让事业和生活都充实丰盈,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努力和追求。

  当“笨小孩”走进记忆力的殿堂

与记忆力训练的不期而遇,始于大学时期的一次学术沙龙。“那会我结识了一位记忆老师,他教会了我如何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十张扑克牌的点数花色,当是我就想,记忆力这个东西真是太神奇了。”与此同时,正在全国热播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也激起了陈晓丹的好奇心:“如果有这样的能力,我是不是也能过目不忘?”

从那以后,陈晓丹就开始了对记忆力的研究和训练。如果时光倒退回从前,这绝对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童年时代的陈晓丹并非是那个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相反,成绩并不突出的她,常常被人叫做“小笨丹”。

小时候,她便切身体会到了学东西的“苦”。“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会有很多知识记不住,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成为一个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陈晓丹回忆道。正是这份“苦”,在她后来的求知道路上化作了强大的动力。

2017年,已经成为记忆力讲师的陈晓丹,开始准备记忆大师的考试。据她说,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教学工作和训练的协调。“2017年8月,我获得了亚洲记忆大师的称号。那会正值暑假,课程很紧,同时还要接着备战世界记忆大师。于是,我就将训练的收获、心得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这过程中,她还逐渐摸索出更适合中国中小学生记忆方法,帮助多名高考生升入了名校。

2018年,陈晓丹又考取了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证书。“考过这个证书,我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充实和完善,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自我要求极高的完美主义者

备考亚洲记忆大师和世界记忆大师的时候,周围也曾出现不理解的声音——“你已经是一名非常专业的记忆力老师了,为什么还要费力去参加这么难的考试呢?”

对此,陈晓丹表示:“作为老师,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技能,而是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勇于跳出舒适圈,让自己迭代成为更好。”的确,随着课程难度和知识多样性的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也有着更高的需求,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陈晓丹看来,面对这些挑战,能做的唯有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畏难、不设限。“我对于一堂好课的理解,首先就是要做到通俗易懂,并且让学生有收获感。第二,要能够让孩子察觉到,这堂课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通过努力获得。”为了这样一堂好课的设计和呈现,陈晓丹在课前要开展大量的调查和教研思考,小到一个措辞,大到一个案例,都要经过精心的打磨。

陈晓丹的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团队伙伴都有目共睹。采访过程中,一位同事谈到:“有一次,我们一起讨论课程的修改直至深夜,终于达到大家都认为比较完美的状态了。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时,又收到晓丹老师修改的全新版本,时间显示的是半夜两点发送的。我们发现,修改后的课程确实比原来的完美度更高一些。”

师者,任重道远

陈晓丹的自我苛求源自对高质量课程的执着,她常说:“做不好教育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

课下,她会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身心发展,认真倾听每一位家长的意见反馈。对于赞美,她将其当作鼓舞自己前进的动力;对于提议,她也时刻自我追问和反思。课上,她竭尽全力推动孩子的成长,对自己提出了三大要求——灵活、追求极致和成就学生。

“记忆力课程教会给孩子的并非是传统的1+1=2,很多时候,它是没有一个固定答案的。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可以不断的构造出各种图像,充分开发大脑潜力。”

“不过,灵活归灵活,我们还要树立一个标准。即什么样的图像是更好的、是能够帮助孩子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记忆的?要知道,记住一个知识,用1妙钟还是10秒钟,这可是天和地的差别。所以,我还要坚持一个特别重要的准则,那就是追求极致。”说到“追求极致”,陈晓丹显得格外的坚定。

“第三个要求就是成就学生,我希望通过记忆力课程的传授,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记得更快、学得更好’。”陈晓丹认为,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成就家长、成就家庭,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从教以来,“老师”这个称呼在陈晓丹心里有着越来越重的分量,这两个字的背后,是责任、是信任、更是托付。“我想让孩子通过记忆力的训练获得快乐,同时,也通过对想象力的开发,让他们看到世界更多的美好和可能性,促使他们愿意去挑战生活中的困难,承担更多责任,帮助自己、家人乃至社会。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初心和核心。”

可爱的邻家姐姐,是世界记忆大师的另一面

如果问可以用什么颜色形容自己,陈晓丹认为,那一定是五颜六色的。

工作中的她精神饱满、活力四射,不管多忙多累,都始终是团队里的小太阳。有她在的地方,总能迸发出很多欢笑,和古灵精怪、天马行空的点子。

生活中,她爱好广泛,静能读书、看电影,动能爬山、做美食。在最爱的作家毛姆的阅读世界,她能找寻到心灵的栖息地。在攀登名山大川时,她体会到行万里路的踏实和坚韧。“行万里路使我能够看到更多的民风民情,见到更多的人和事,让我可以更加包容这个世界,理解更多元的事物。”陈晓丹说道。

写在最后

从学生时代的“小笨丹”到知名的世界记忆大师,从年少时的迷茫到独当一面的记忆力主讲。多年来,一直深耕于教育事业的陈晓丹,走过了人生的多个转折,也在事业上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

过去,她已经用拼搏和实力,践行了一位师者的信念。而今,对于未来,她依然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辽阔的向往……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