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文明养犬管理·专题】株洲《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成绩单(之一)

地方站-新浪湖南
关注【编者按】
为株洲养犬管理“小民生、大情怀”点赞!
·黄波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株洲市天元区湘水湾小区。
今年最后一月第一天,傍晚,冬日暖阳下的株洲,晚霞正红。
在株洲结束采访,好友邀约饭后一起去周边的小区散步,边走边聊边欣赏城市街景和不远处江边火红的晚霞,心情和这座城市一样温润共情……
小区广场上,市民们正悠闲的溜着自家小狗。
一只金毛似乎很懂小主人心思,与他嘻戏打闹着一只小皮球,看我们羡慕的样子,金毛似乎很得意,乖巧地跟着主人继续着它的游戏……
株洲,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青春、包容,呈现给我们的是生机与活力。
我以这样的文字对这座城市进行人文写真,是想告诉大家,株洲不愧宜居之城的称号。

美国著名规划师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这个抱负既体现在建设上,更体现在管理上。
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人与自然和谐与否,可以初步判断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准的高低。
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株洲城市养犬管理条例》,使株洲成为除长沙之外湖南第二个对养犬管理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
立法的目的就是规范和引导市民的养犬行为,同时也提醒我们的执法者、管理者“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这符合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贡献更多更好的智慧和能力。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仰望光不如成为光。作为株洲养犬管理的牵头单位,株洲公安综管支队的民警们既不照本宣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多次调研、外出取经,下沉基层社区听取居民意见,把养犬管理这个事硬是做到极致,实现了“把小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工作目标,得到了株洲市民真情实意的点赞。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株洲公安综管支队在牵头贯彻《条例》、规范养犬管理方面实现了数个率先:率先开放系统终端,容纳不同公司的智能犬牌;率先依托民间组织参与管理并使之合法化;率先将110接处警机制和流浪动物救助管理机制相结合;率先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养犬管理日常规范制度。
当前,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宏伟蓝图;株洲市公安局党委也锚定“全省前茅,全国一流,争当公安火车头”的新的战略目标。我们不敢说,株洲公安综管部门在养犬管理这件事情上,已提前实现市局党委这一工作目标,但他们在小民生上演绎出大情怀的创新做法是值得我们为之点赞和充分肯定的。
我们期待他们的这个新成效、新做法能为城市管理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迪,继而造福民众,服务城市。这应该是我们编采本次专题的初衷。

株洲《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成绩单(之一)
株洲养犬:从立法到实施,历时半年“渐入佳境”
·记者 闻闻 通讯员 李希 谭哲
截止今日,《株洲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整整实施半年,回望这半年多来的工作,柏永智告诉我们:“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株洲的养犬管理工作打造成全省前茅,全国一流的品牌!”
柏永智是株洲市公安局综合管理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回首这两年株洲城市养犬管理从立法到执法的种种变迁,她感悟颇多,但更多的是成就感。
立法为民 应势而为
2019年1月,株洲“两会”正在召开,会议期间,肖和贵等17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制定<株洲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议案》。该议案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株洲市委、市人大高度重视,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认为制定《株洲市养犬管理条例》符合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入2020年立法审议项目。
《条例》立法拟着重解决4个问题:一是突出落实民法典精神,把遛狗牵绳、环境卫生这两个基本规范挺在前面;二是着力于简政放权、便民利民,推动犬只登记、免疫、芯片植入等均在同一场所办理;三是防范犬只伤人,明确兜底条款,规定伤人后及时救治;四是规范犬吠扰民的处置、禁养禁入、禁止经营、收留和领养等其他事项。

株洲市城区养犬立法调研座谈会
整个立法过程一是公开透明。草案在株洲人大网全文刊载两个月,收到、处理来信95封、意见建议100余条。二是全员调研。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到县(市、区)开展调研,征求到意见建议300余条。三是模拟演练。采取 “四不两直”方式到物业、社区、街道、派出所、宠物医院等,开展模拟演练,收集到意见建议200余条。四是多轮会商。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书面形式与与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市一府一委两院以及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等会商,开展专家论证,收集到、研究处理意见100余条。

2021年4月,株洲召开《株洲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工作调度会
2020年4月15日,株洲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形成草案,以政府议案形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10月12日,株洲市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11月3日,株洲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表决通过。11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
2021年5月1日,《株洲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科技引领 乘势而上
株洲市公安局领导明确提出要求,株洲养犬管理必须注入信息化元素,注重智慧化的管理。于是,在经过多方调研后,一家名为湖南纳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九公司)的专业养犬管理公司进入到株洲公安的视野。
纳九公司是聚恒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聚恒集团”是湖南省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湖南知名的互联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纳九的核心创始团队均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目前公司团队成员已达100多人。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养犬管理服务的企业,已经成功服务了北京、广州、武汉、济南、长沙、沈阳等40多个城市。

湖南纳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向记者介绍养犬管理系统
湖南纳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养犬管理系统,拥有国内先进的犬只标识技术,配套移动执法APP、犬主APP、公安部门管理端、城管部门管理端、农业农村管理端以及物业管理端。登录管理后台,实时大数据图谱可尽收眼底,了解所有养犬管理情况。为政府规范城市文明养犬管理提供系统管理及养犬办证服务等全方面的支撑。
纳九公司以便民、利民、高效为宗旨,为株洲“量身打造”了手机自助登记、民警网上审批、办证与免疫办理、电子芯片及犬牌服务、各部门信息管理共享的信息系统。

智能犬牌
株洲养犬管理系统的最大特色是放开了系统终端。其它城市的养犬管理系统只能选择系统自带的公司犬牌,而株洲养犬管理系统提供了系统平台,兼容各类公司的不同犬牌,最大限度保障了养犬者的选择权。
长沙市人大代表、湖南纳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千秋表示:我们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样注重社会责任和企业担当。我们试点放开系统终端,让其能够兼容不同公司的犬牌,就是为了更好的支持株洲政府的城市管理,更好的服务株洲人民,也期待为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社会助力 借势而行
王莉莎是株洲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一位人到中年的信佛之人,她喜欢上狗完全源于一次偶然。一天深夜的回家路上,她遇见一只流浪狗,眼泪汪汪的望着她,似乎在说:“带我走吧。”当时天正下着大雨,雨水将小狗的全身淋的透湿……
女人的恻隐之心在此时爆棚。
在王莉莎悉心爱护下,这只流浪小狗终于得以健康成长。此后,家中陆续又来了一大一小两只狗狗。她想: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外面不知还有多少流浪狗狗?于是她召集了几个喜欢小动物的朋友一起商量,租了一个40平方的小院子搞了个收容救助基地,先后收养了40多条小狗,并发起成立了株洲市动物爱心协会,这一年是2011年的12月。

王莉莎与她的狗狗们
刚开始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仅仅是从爱狗的层面出发,最后只搞了3、4个月基地就关闭了。
2012年,适逢株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升级,株洲市公安局综合管理支队对城区的犬只进行调查摸底,调查发现,犬患问题在城区突出,尤其是流浪犬问题;而流浪犬的产生是一些养犬人不负责任随意遗弃造成的。一些不文明养犬行为和流浪犬只的不断增多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政府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但养犬管理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单靠政府部门来完成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够发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参与到养犬管理工作中来,政府的养犬管理工作将更接地气,更加精准,更有成效。

株洲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毛孩子”基地
于是,在株洲市公安局的指导下,爱心动物协会于2013年12月16日依法注册成为株洲市小动物保护协会,成为合法的公益性组织。公安机关与动保协会展开合作,协会的救助基地承担了公安机关委托的整个株洲城区流浪犬、违规犬和禁养犬只的抓捕、安置任务,养犬管理实现了完整的闭环。
在烈日骄阳下,在风吹雨打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于民间草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流浪动物救助、协助公安机关收容犬只默默地付出。2021年中秋节,万家团圆之日。荷塘区某小区有群众反映:有三只流浪狗在小区里出没,影响居民出行,尤其老人、小孩害怕。动保协会的工作人员闻警而动,奈何小狗躲藏在小区地下车库的偏僻处,抓捕总是扑空。小区有围观的居民,很激动,扬言:“放火烧!刺激出来打死!”等等,不一而足。工作人员老凌、王姐,一咬牙决心与流浪犬锚上了,节也不回家过了。他们忍受着饥渴,劝退居民,安抚保安,等周围安静下来后,在流浪犬出没必经之地放置笼子,购买热火腿放笼子里“诱捕”流浪狗。谁知,狗狗们很聪明,一连三天吃了食物跑掉了。工作人员毫不气馁,继续耐心守候,不知不觉中与小狗们建立了信任,在吃了大量的火腿后,竟然都自己走进笼子里。看到三只小狗进笼子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2021年3月份,《条例》实施在即,政府决定以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株洲市犬类收留场所”。在收容基地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株洲小动物保护协会一举中标。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株洲小动物保护协会不断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建设了能抓捕、收容流浪犬容量达500余只的“株洲市犬类收留场所”,完善收留处置机制,协助政府部门有效降低因养犬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市民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身也由民间救助基地“变身”为政府管理工作的协作者,实现了从“志愿者”到“参与者”的华丽转变。
(本网编辑:周鹏 值班责编:闻逸 签发:黄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