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旅游频道

闪亮的红色青春——《蔡和森求学记》亮相第七届湖南艺术节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为弘扬爱国精神,教育激励当今的青年要敢于追梦,在长沙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联合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创作大型现代花鼓戏《蔡和森求学记》。

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有这么一段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们不知道青年蔡和森是否读过鲁迅的这篇文章,但是我们知道青年蔡和森他都做到了。毛泽东评价他“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周恩来追悼他“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邓小平回忆他“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他就是蔡和森,我们湖南双峰人。他是国人中第一个提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受到表彰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在这样的重要节点创排《蔡和森求学记》,恰逢其时。以一百年前一群青年学生的奋斗史,激励当今的青年人,要勇于追梦、甘于奉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这是一台青春革命浪漫主义花鼓一段惊天动地的救国狂想曲一首悲欢离合的爱国奏鸣曲、一部轰轰烈烈的革命进行曲在风云突变的年代,以蔡和森为代表的青春热血的青年学子,他们胸怀天下,四处奔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去北京、赴法国……一直在革命的路上前行。其表现风格:青春、热烈、凝重、恢弘。虽然讲的是100多年前的故事,但他们这种心忧天下、勇于追梦、坚守理想的忘我奋斗,永远值得我们歌颂。

诗歌的创新运用。精选的诗歌大多是五四时期的经典诗歌,象征着新文化思潮对当时青年的感召和影响。通过歌舞、吟诵、表演的方式演绎,与剧情情境合一。既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咏叹,也是每场主旨的点明。这在花鼓戏的历史上是首创,是一次大胆有益的创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以小见大、以点见面。该剧紧锁1919年前后,以小的时间切面展示大的动荡年代以救国救民“找出路”为线索,重点展示了以蔡和森为代表的青年学子,在寻找真理路上的心路历程和认知变化。“创党”的过程也是中国革命找到出路,中国人民找到活路的过程。

百年回眸,那闪亮的红色青春依然璀璨,理想的光芒依然绚烂。为弘扬爱国精神,教育激励当今的青年要敢于追梦,在长沙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联合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创作大型现代花鼓戏《蔡和森求学记》。

蔡和森,他没有选择舒坦的生活,没有选择容易的路,而是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难走的路;他披荆斩棘,为国家、为人民、为大义奋斗终身。

同时,他又是幸运的,他有支持他的家人。他的母亲葛健豪也是一位“奇志可嘉”奇女子,不仅是他人生的引路人,还是他最强的后盾。

他还是幸福的,他遇上了千金难求的知音、志同道合的爱人、亲密战友向警予。

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同志成为至交好友。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共同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这群新民学子发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最强音。

过去,他们追梦青春,不负韶华,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

今年,我们满怀崇敬,以敬畏之心,以青春的名义,以追梦的姿态,集合我们湖南本土优秀主创、主演团队创作了《蔡和森求学记》。

该剧由国家二级编剧、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殷婷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何艺光执导,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奏员冯正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陈梦联合作曲,国家二级演奏员廖可玉配器,优秀青年舞美设计师张滴洋担任舞美设计,独立设计师刘毓、优秀青年灯光师田风云担任灯光设计,优秀青年服装设计师朱志祥、章月儿担任服装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江霞、优秀青年造型师傅娜担任化妆设计,资深音响师邓智林、优秀青年音响师陈晓峰担任音响设计,优秀青年新锐舞蹈编导罗丹担任舞蹈编导,优秀青年演奏员彭骏驰、何楗、张玥担任司鼓、主弦。

国家二级演员、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饰演蔡和森,95后优秀青年演员赵月红饰演向警予,国家一级演员王萍饰演葛健豪,优秀青年演员戴哪吒饰演萧子升,国家二级演员蔡政武饰演校长,国家一级演员胡建忠饰演赵蕙兰、优秀青年演员孙少伟饰演豆腐王、优秀青年演员孙凯饰演周同学,国家二级演员陈俭波饰演县官。优秀青年演员丁城欢、汤丹、廖春芳、邓益、汪好、汤嘉欣、陈华霖、张凯然、夏武兰饰演众学子。此外长沙花鼓戏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年秋、文君等本中心优秀演员参演该剧。

通讯员:李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