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旅游频道

永州岩壁上的中华密码——摩崖石刻拓片展9月18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9月13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召开“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新闻发布会。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在永州高崖之上,蕴藏着哪些中华文化密码? 9月13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召开“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新闻发布会。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唐俊,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井泉出席,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姚伟红主持。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将于9月18日至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千年等一回的元结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石刻拓片将亮相国博。摩崖石刻是一种与山体结合的历史文物,兼具“化育群伦”“记功立言”的功能,被称为“石头上的文学史”“石头上的书法字帖”“石头上的BBS”和“历史的留言板”,摩崖石刻拓片也是一种特殊的文物。摩崖石刻研究自宋代以来一直是学术前沿,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书法、文献学、文物考古学等。

本次展览将精选从唐至近代永州摩崖石刻拓片近60件,第一部分“民安国定,摩崖颂中兴”以历史为主线,重点展陈《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等石刻拓片。其中,以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最负盛名。第二部分“地缘人彰,山水绿潇湘”以人文为主题,重点展陈历代名家大师在永州留下的珍贵墨宝。比如,怀素小草《千字文碑》与大草《千字文》石刻,在书法史上,被世人合称为“双璧”;苏轼《荔子碑》乃韩愈撰文记载柳宗元事迹的书法石刻,文化价值极高。

永州摩崖石刻的主要特点有:

一、历史悠久,跨越千年。

永州摩崖石刻兴盛于唐代,历经宋代流衍、明代追摹和清代考据的千年累积,形成浯溪碑林、阳华岩、朝阳岩、九嶷山等多处摩崖石刻群景观,呈现出历代诗文同处一崖的独特文化现象。

永州现存古摩崖石刻2000余方,数量之多、品味之高,国内罕见。特别是宋代石刻地位极高,全国北宋诗刻344种,湖南有64种,全部在永州,浯溪、阳华岩、朝阳岩、玉琯岩、月岩、淡岩、月陂亭等7处摩崖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浯溪碑林为中国南方最大露天碑林。

这些石刻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和风雨沧桑,一些石刻成为地方志和文史的重要补缺。由此,永州的摩崖石刻也被称为“石头上的文学史”。

另外,由于永州摩崖石刻多游记、题字、题诗,其调性欢快清朗,颇有意境,独树一帜。

二、主题鲜明,石刻中兴。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元结撰文、颜真卿挥毫抄清的《大唐中兴颂》,镌刻于永州的浯溪崖壁。因“文”“字”“石”奇绝,被后世称为摩崖“三绝”,引无数文人登临凭吊、追慕仿效。

之后,又有《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蝉联刻写在永州浯溪高崖之上,原始朴素的山石成为文人志士抒发家国情怀的石刻,使永州摩崖石刻与家国之情紧密相连。

三、名家荟萃,弥足珍贵。

永州摩崖石刻以唐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尤以宋刻最为丰富,保存着颜真卿、元结、怀素、周敦颐、杨万里、苏轼、米芾、黄庭坚、何绍基等诸多书家学者第一手真迹。

《大唐中兴颂》是楷圣颜真卿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是其唯一的摩崖石刻书法。书法史上“宋四家”中的苏轼、米芾、黄庭坚在永州均留下书法石刻作品。

米芾的《浯溪诗刻》作为其早年作品,有效弥补了其早期纸绢墨迹稀少的遗憾;黄庭坚在浯溪、淡岩的石刻作品作为其晚年代表作,字体尺寸之大绝无仅有。

可以说,永州摩崖石刻堪称“石头上的书法博物馆”。

四、水石之美,融为一体。

永州是潇、湘二水交汇处,境内摩崖石刻多沿水分布,水清石白,风景秀丽,摩崖文字、书法得江山之助而闪烁古今。

水石之美,令迁客骚人钟情于此、心向往之,虞舜、司马迁、李白、元结、颜真卿、怀素、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陆游、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杨万里、文天祥、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徐霞客、何绍基等历代名人纷至沓来,留题刻石,每每惊叹其风景之胜。

徐霞客评月岩为“永南名洞第一”,黄庭坚有“永州淡岩(澹岩)天下稀”之句。永州因此也被称为“千年打卡胜地”。

五、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永州摩崖石刻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蔚为壮观,独放光彩,形成大规模的摩崖胜群。

其内涵丰富,唐虞之道、盛唐气象、理学渊源、明清吏治,乃至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标志着文明的进程,表达着人文教化的灿烂,被誉为永远的文学瑰宝和不朽的艺术宝库,是湖湘文化刻凿在摩崖上的脉动,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