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株洲15岁学霸拒绝了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通知书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你会拒绝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吗?

来源:新闻株洲

3月喜讯来!株洲景炎学校的张贤宇,何瑞儿,刘楚鹏,李瑞阳,刘天冉5名同学,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也就是说这5位15岁的初三学霸,有机会可以开启长达8年的超前本硕连读了。

[关于西安交大少年班]

西交大少年班作为目前国内仅存的两个少年班(另一个是中科大少年班),实行“预科+基础通识+宽口径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一试”免“三考”(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入选“少年班”的学生,可以免去中考直接被录取为“少年班”大学生;在预科期间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免去高考直接进入西交大本科学习,且根据预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选择大学专业;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达到学校相关要求者,可以免去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保送为西交大硕士研究生(或长学制博士研究生)。简单来说,考上“西少”这样就可以直接上到硕士研究生了!

[精英中挑精英]

今年全国报考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学生有2500名,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有100多名孩子通过了考试,株洲景炎学校最终有5人被录取。

[考些什么?]

初试主要看文化基础,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复试则比较复杂,除了现学现考的数理思维和创新设计外,考生还需要通过综合素质测试和体能测试。除此之外,考生们还将被分为小组形式,进行面试。

[真题之一]

分组辩论:正方式威武不能屈 反方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科学素养:用拍打西瓜的方式选西瓜有没有道理,你会选声音沉闷的西瓜还是声音清脆的西瓜?

同组讨论:如何改良电磁加速炮

[放弃]

收到了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初三学生刘天冉是否会去西安,开启长达八年的本硕连读的学习生活,还有着自己的思考。

[更高目标]

其实在这5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放弃了去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机会,他们希望自己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能考上比西安交大更好的大学,而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孩子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心智也能自然地成长和成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专家观点]

株洲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理事长余年初:

“这是西安交大附属中学搞的项目,是变相抢生源。这不是少年大学生,只是准少年大学生,去了还是上高中实验班,这是应试学习的产物,在全国反响并不好。”[注明:专家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台立场]

[新闻链接:]

[中国第一神童]

现在的孩子,也许不太有人知道宁铂是谁,如果不是今天推送这篇微信,小编其实也不会有太多了解。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宁铂是中国第一神童,他两岁就能背诵30首现代诗词,四岁识别400个汉字,五岁读小学,八岁已经会开中药药方。1978年,宁铂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少年班第一个学生。当年,他与时任国家副总理方毅下围棋,对弈两局,宁铂全胜。至今一张现场的照片还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照片上,方毅紧蹙眉头,宁铂却显得胸有成竹。

宁铂成了全国儿童可望而不可即的学习榜样,也成为中国家长们教育子女的参照。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19岁的宁铂留校,成了“最年轻的大学老师”。如果按照既有的轨道走下去,这应该是一个天才人物成长的完美故事。不过,在学校待了数年后,他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出家前还在电视节目上公然批评“神童教育”。外界将他看作“神童教育”失败的典型,就连他的父亲也说,儿子的选择,让“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

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无疑是美好的,宁铂围棋下得好,不少同学为此学围棋,找他下;他还是校桥牌队的,打得一手好牌。除此之外,宁铂还参加了学校的诗社。然而,生活被大批涌来的媒体迅速打断。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科学的春天由此到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沉寂十年的中国最直接和迫切的需求。大会召开的第三天,新华社记者张石畏、宣奉华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关于少年班的专题报道,题目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豪迈誓言:我们要跑步奔向祖国的未来》。少年班的关注度达到了巅峰,全国各地的记者聚集到中国科大。

在宣传和崇拜的包裹下,宁铂开始变得自大。入学一年后,少年班的学生们要结束在少年班的学习,选择去各个专业方向。宁铂也曾给自己做过分析:他数学成绩虽然不错,但当时并不想学数学;对医学、化学和天文学有兴趣;物理是他文化课中最差的一门,也最难,不可能有兴趣学。然而,他依然按照安排选择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理论物理专业——最聪明的学生都会去选择这个专业。

在“神童”的光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宁铂的选择从来不是遵从本心,所以他过得压抑而痛苦。

在结婚生子之后,当时34岁的宁铂开始公开批评“神童”教育。他不断地向媒体和世人反复强调:“我不是什么’神童’,媒体上关于我的说法都是胡编出来的。”

2002年,宁铂出家,相比于他对外界和神童教育的激烈回应,这反而让他集聚了更多的镜头,媒体们更加确定了“宁铂是‘神童教育’失败的典型”“落魄到要出家”,讨论一波波地袭来,且似乎没有终止的苗头。

2008年宁铂还俗,在一家佛学院授课,同时也在面向孩子父母做心理咨询,希望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小编私房话]

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轨迹都是不一样的,以宁铂的状态来评价少年班,是对少年班的不公平。 就连他少年班的同学也不认为宁铂出家是一种落魄的表现,“他不就是改个行吗?这些人也不问他在佛学院当老师教得怎么样,佛学上的成就如何,只是以他出家人的身份判断他不成功。我们同学中没有任何人觉得他不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无意识不自觉地用自己价值标准去判断一件事情,这无可厚非,但是也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判断不一定是对的,现在社会应该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孩子的成长方向应该怎么选择,家长要有自己的立场,但也一定要遵从孩子的内心。

新闻来源:晚间报道 《三联生活周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