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衡阳男子8万元购房款“消失” 罪魁祸首竟是它

摘要: 9月23日,颜某带着肖某的身份证复印件,谎称肖某在外地生了重病、亟须用钱、购房款的收据丢失等,委托他前来办理退房退款。

身份证复印件交他人埋祸端 代理人擅自退房退款涉嫌诈骗

8万元购房款“消失”背后

法制周报记者 庹妮妮

通讯员 余虹 李俊剑

高高兴兴地到房地产公司交剩余的房款,却被告知早在半年前已经办理了退房退款手续,这让衡阳市民肖某很诧异。

是谁退走了肖某8万元的购房款?原来,罪魁祸首正是当初买房的介绍人颜某。

近日,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颜某提起了公诉。蒸湘区人民法院已开庭审理该案,近期即将宣判。

委托购房却为自己埋下祸根

据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3年多前,肖某在颜某的介绍下,在衡阳某房地产公司购买了一套安置房。

“当时,肖某交纳了8万元的前期购房款。”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房地产公司出具了8万元的收款收据,双方还签订了购房合同,约定剩余的购房款以后再交。

出于感谢,肖某给了颜某3000元的介绍费。为方便颜某以后帮忙代办购房手续,肖某给了颜某一张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

用身份证复印件强占房款

然而,让肖某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张身份证复印件,给自己带来了大麻烦。

2014年9月,生意失败,资金紧张的颜某,打起了肖某8万元购房款的主意。

9月23日,颜某带着肖某的身份证复印件,谎称肖某在外地生了重病、亟须用钱、购房款的收据丢失等,委托他前来办理退房退款。

因当初肖某买房是颜某介绍的,对于颜某的说辞,房地产公司信以为真,于是办理了退房退款手续,并将8万元汇至了颜某提供的银行账户内。

更不可思议的是,颜某还在房地产公司的要求下,手写了一份证明收据遗失作废的声明。

东窗事发后颜某“消失”

拿到肖某的8万元购房款后,颜某迅速将钱用于投资,可惜血本无归,也一直未将退款一事告知肖某。直至2015年3月,肖某到房地产公司准备交纳剩余房款时才发现,颜某早在半年前已经办理了退房退款手续。

“肖某当即找到颜某,要求其归还8万元,颜某虽满口答应,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上述检察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颜某甚至还更换了联系方式。

2015年10月,肖某将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2016年5月,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法院判决,房地产公司返还肖某购房款8万元。同年7月18日,房地产公司返还肖某购房款8万元,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今年3月10日,公安机关在广州南站将准备进站乘车的颜某抓获。一周后,颜某的亲属代其退还了赃款,并取得房地产公司的谅解。

检察官说法:涉案3方均要担责

颜某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手段,欺骗了房地产公司,致使房地产自愿处分了8万元的购房款,将其退还给了颜某,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应当以诈骗罪提起公诉。颜某的行为导致房地产公司违反了与肖某的合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造成了该公司的经济损失。

在本案中,除了颜某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外,房地产公司本身也存在核实不严的疏忽大意,肖某将身份证复印件随意交给他人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检察官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及其复印件,不要随意交给他人,需要出示身份证办理的业务最好自己亲自办理。如确有需要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交给相关机构或个人代办的事宜,可以在身份证复印件上写上仅用于办理何种业务,以免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法律上的风险。

■相关新闻

购房爽约要担责

中介告买家胜诉

法制周报讯(通讯员 彭晴雅)买家要购买中介挂牌出让的住房,并签订了合同,但在未告知中介的情况下,私自与卖家达成了购房交易,此时,合同中的中介机构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日,岳阳市平江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居间合同纠纷。

市民李某欲购买一套住房,遂向某中介服务部进行咨询,后看中在此中介挂牌出售的一套住房,与该服务部签订了《房屋中介费协议书》。服务部随即带李某至委托人房屋所有人位于平江县某小区实地看房。一个月后,李某在未告知中介服务部的情况下,私自与房屋所有人达成购房交易。中介服务部得知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支付中介服务违约金8760元。

庭审时,原告表示,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七条:“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签字或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原告与被告李某签订《买房中介费协议书》后,带其至实地看房,已经履行了协议约定的主要义务。双方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

对于原告是否造成损失,被告应否承担违约责任这一争议焦点,法院认为,双方在签订合同后,李某通过看房及了解委托人房屋相关信息后,“跳”过原告与房屋所有人直接签订购房合同,并办理了过户与契税手续。而根据原被告此前签订的合同约定,中介服务部可获“房产成交总价的百分之二(买方1%、卖方1%)服务报酬”,实际上没有获取,给原告造成了可得利益损失是事实,李某明显构成违约,依法应承担违约责任。依据该房屋在税务部门的契税基价349,142元,综合考虑原告的预期利益及被告过错责任,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李某支付原告某中介服务部违约金4538.85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