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攸县人在珠三角开了超过4000家超市

新浪综合
关注

▲ 周全福在佛山开的几家超市均生意火爆。(受访者供图)
经过20多年打拼,攸县人周全福现在在佛山拥有三家大型超市,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如今,和周全福一样,在珠三角地区开超市的攸县人数不胜数,规模虽大小不一,但“攸县超市”已占据广东珠三角地区中小超市的“半壁江山”。据粗略统计,攸县人在珠三角所开的超市已超过4000家。
开的士、开宾馆、开超市,是攸县人在外闯世界的“三大法宝”。随着该县“产业突围,转型突破”的提出,“攸县超市”资源整合的设想也提上了议程。包括周全福在内的一些“大佬”,正和攸县政府相关部门在谋划一个“大动作”——整合珠三角的“攸县超市”,形成一个品牌,从而让“攸县超市”走向全国。
在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攸县超市”欲抱团发展,它能成为下一个“美宜佳”或“芙蓉兴盛”吗?
1991年,从三家小超市起步
在“攸县超市”圈子内,公认的最早在珠三角地区开店的是刘庆伟,这位来自攸县鸭塘埔乡的农民,如今已50岁,也早已离开了超市行业,但他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7年,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地区正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20岁的刘庆伟也是这滚滚务工人流中的一员,他从攸县老家只身来到了佛山。
“当时进了制衣厂,是一家乡镇企业。”从农村出来的刘庆伟做事勤奋,脑瓜子也灵活,在1991年,他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这意味着,他捧起了“铁饭碗”。
“当年转正后不久,厂里准备提拔我当副厂长,但后来另外一名关系户任职了这个岗位,我心灰意冷,就辞职了。”刘庆伟告诉记者,辞职后,通过从攸县介绍务工人员来佛山,他月收入就能达上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刘庆伟在佛山开了一家小超市,由于竞争少,人流量大,生意非常红火。尝到“甜头”后,他又开了两家。
“当时感觉洗发水需求非常旺盛,恰好自己的一个朋友是做这行的,于是我们合伙开了一家洗发水厂。”1994年,刘庆伟投资上百万元的洗发水厂开业,此时,他已无暇顾及3家小超市了。
“当时超市少,还属于一个新业态,很多人都不敢接盘,只能找老乡。”刘庆伟告诉记者,最终,他的三家超市都转让给了攸县老乡。
上世纪九十年代,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热潮吸引了内地无数的年轻人,亲戚、老乡成了他们在外地打拼的情感依靠。刘庆伟三家超市转让给老乡后,再通过老乡带亲戚、老乡带老乡的方式,在珠三角地区开超市的攸县人越来越多。
20年间,“攸县超市”数量翻了8倍
刘庆伟“下海”的那一年,攸县桃水镇的周全福也来到了佛山。
在乡下,周全福是一名煤炭工人,看着同村的人外出都赚了钱,他也想外出闯荡一番。1991年,26岁的周全福进入佛山的一家玻璃厂,成为一名生产工人。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周全福此后辗转了陶瓷、制衣等多个厂,均没有赚到钱。1996年,对打工失去信心的周全福回到了老家,承包了几十亩农田,几口鱼塘,建起了猪栏,准备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
周全福回到老家时,刚好是攸县人大量涌入珠三角地区开超市“淘金”的高峰期。1996年开始,攸县菜花坪、鸭塘铺、石羊塘、桃水、上云桥、莲塘坳、新市、峦山、城关等10多个乡镇的农民,以及部分在广州、深圳的攸县籍的哥,先后举家奔赴广东佛山、江门、清远等城市,以合资或一家一店的形式办中小超市,开湘菜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1997年,有攸县人统计,当时攸县人在广东开的“士多店”(当地对中小超市的通称),就有500多家,主要集中在佛山南海大沥镇,以鸭塘铺、桃水、石羊塘等乡镇农民居多。
此时的周全福对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农业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慢,到第二年,周全福连化肥都买不起了。
周全福的转机在1998年到来。“在佛山开超市的姐夫回到家,看到如此穷困潦倒,要我跟他一起去佛山开超市,只好又找亲戚东借西凑了8000元,再次来到佛山,准备放手一搏。”周全福说。
此时的佛山,小超市已遍地开花。“为了找一个便宜,位置好的铺面,我天天在外面跑,要不就位置太差,要不就价格太贵,一无所获。”经过半年的考察,周全福终于把超市开了起来。
“第一天开业,生意特别好,但没想到收了6张百元假钞,我抱着老婆痛哭了一场。”尽管创业艰难,但周全福还是幸运的,第一家超市开了仅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
此后,周全福的超市越开越大,铺面从最开始的二三十平方米,扩大到100多平方米的规模,3年时间,周全福不仅全部还清了欠债,还赚了60多万元。2005年,他再次举债,投资120多万元开了一家超过1000多平方米的超市,一年多时间就回本了。
如今,周全福已拥有三家大型超市,总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
周全福事业顺风顺水的同时,攸县人在珠三角地区开的超市也越来越多,从1997年的500家左右,发展如今的4000多家,20年时间,数量翻了8倍,辐射广东10多个城市。
欲“抱团发展”超“芙蓉兴盛”
1997年,攸县人在珠三角地区拥有500家超市时,东莞的“美宜佳”创立,如今这个便利店连锁品牌门店已突破10000家。4年后,湖南本土便利店连锁品牌“芙蓉兴盛”诞生,发展至今,规模与“美宜佳”相当。二者模式大同小异,,都是开放特许加盟,,整合数量庞大、有店面资源的“夫妻老婆店”,这也是中国式便利店特有的扩张模式。
包括周全福在内的“攸县超市”大佬,在珠三角地区站稳脚跟后,突然发现,数量众多的“攸县超市”,不正是建立在“血缘+地缘”为基础上的连锁品牌吗?虽然都是单打独斗,但他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般的乡土感情。
散布在珠三角地区的“攸县超市”,由于范围广、分布散,并随厂而定,虽未能像“攸县的士村”那么显眼,但从总体上看,攸县人现在已在珠三角地区形成实实在在的开店群体。
据悉,攸县人在珠三角地区开的4000多家超市规模参差不齐。“90%的超市规模都在100平方米以下,以‘夫妻店’为主,”攸县驻广州招商办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和一些超市老板商讨,如何整合这些“攸县超市”资源,打造成一个全国的连锁品牌,但资金投入大,整合有难度。
“与‘芙蓉兴盛’、‘美宜佳’不同,他们有一个艰难的创业过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4000多家超市,就是现成的资源,我们只需要打造一个品牌,统一配送货物,统一门店装修和管理,省去中间经销商环节,将大大减少成本,提高门店的盈利能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周全福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利用自己公司的团队,在做“攸县超市”资源整合的方案。
在佛山和广州都拥有超市的攸县人周华乃,也是这个行动的参与者。他是2000年开始在珠三角地区开超市的,如今手下超市的年营业额已达5000万元。“我是姐夫带我出来开超市的,后来我做大了,也陆陆续续带了十几个亲戚和朋友出来开超市。”周华乃说,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发展壮大的“攸县超市”,整合成一个品牌并不是难事,他很期待“攸县超市”继“美宜佳”、“芙蓉兴盛”后,成为又一个全国知名零售连锁品牌。
[记者手记]加快整合,赶上便利店发展黄金期
“芙蓉兴盛” 筛选加盟商有一个特点,倾向于选择与现有经营者为亲戚、老乡关系的意向人开放加盟,所以从益阳南县发家的“芙蓉兴盛”,门店的老板南县人数量较多。
散布在珠三角地区的4000多家“攸县超市”,就是依靠亲戚、老乡关系发展起来的。“血缘+地缘”是国人建立合作的重要的信任基础,人们倾向于抱团取暖,相似的生活环境中也更容易使彼此获得价值观认同。有了亲情、乡情为基础建立的商业关系,使“攸县超市”整合成一个连锁品牌有了可能。
今年4月10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宣布了一项“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不难看出,尽管在大超市深陷“关门潮”,电商迅猛发展的今天,便利店(小超市)依旧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包括京东在内,不少大鳄正投巨资抢占这一领域,与此同时,“美宜佳”、“芙蓉兴盛”也在继续扩张。所以,“攸县超市”的资源整合必须加快实施,形成连锁品牌,抢占时机,才能赶上便利店发展的黄金时期。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通讯员 贺钢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