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资讯

张牧野“盗墓”路上的十年

摘要:  2015年是名副其实的“盗墓题材年”。自进入下半年起,《盗墓笔记》季播剧、《九层妖塔》电影、《寻龙诀》电影纷纷粉墨登场,声势浩大,其中于12月18日登陆院线的《寻龙诀》截至目前已收获13亿票房。

2015年是名副其实的“盗墓题材年”。自进入下半年起,《盗墓笔记》季播剧、《九层妖塔》电影、《寻龙诀》电影纷纷粉墨登场,声势浩大,其中于12月18日登陆院线的《寻龙诀》截至目前已收获13亿票房。

趁着影视宣传的热度,《鬼吹灯》作者、《寻龙诀》的编剧天下霸唱于12月推出新小说《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延续《鬼吹灯》的设定和盗墓情结。看上去,他似乎要将“盗墓”进行到底。

撰文/本报记者丁婷婷

38岁的盗墓“IP祖师”

有 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网络小说领域也不例外。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网络小说的江湖已存在十数年之久,有越来越繁盛的趋势,门类也从最开始的言情、玄幻拓展到穿 越、重生、宫斗、宅斗、种田、修仙、仙侠、历史等五花八门的题材,每一种网络小说的门类都会有一位粉丝公认的“开山祖师”,而现年38岁的张牧野就是这样 一位“IP祖师”。

张牧野,网名“天下霸唱”,2006年1月在天涯社区“蓬莱鬼话”发表盗墓小说《鬼吹灯》一举成名。

之 所以被粉丝认作“祖师”,是因为他奠定了盗墓小说世界的基本框架——从此之后十年,尽管盗墓小说领域新作层出不穷,却始终未能跳脱出他当时设下的“摸金、 发丘、搬山、卸甲”四大盗墓门派,以及“粽子”、“黑驴蹄”等词汇设定,情节也未能脱离“盗墓—探险—打怪—逃生”的模式。

如 今的张牧野除了“作者”之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编剧”。2015年12月18日,由《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上映,张牧野为此修改剧本400 余次,截至目前,该电影已获得13亿元票房。趁着热度,他又推出了新书《摸金校尉》,仍然沿用了《鬼吹灯》的设定和盗墓情结,看起来他似乎要在“盗墓小 说”这条路上一走到底了。

等更新恼火,干脆自己写

就像所有的小说一样,主人公故事的转折源于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契机。

十年前,网络小说正在蓬勃兴盛时,张牧野在猫扑网上看见了别人转的一篇鬼故事,跟女友一起眼巴巴地等着更新。

“当时正赶上公司被停业整顿,我就对我女友说,不就是鬼故事吗,我也能侃。于是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凶宅猛鬼》《雨夜谈鬼事》《阴森一夏》等涉及《易经》、风水的故事。”直到让他火起来的《鬼吹灯》,也离不开他早期的志怪、风水故事痕迹。

《鬼 吹灯》的成功之处绝对离不开故事里那些“看上去蛮像那么回事”的风水理论,即使在十年后的今天,张牧野仍然选择用风水作为盗墓者“分金定穴”的理论根据。 新书中一句“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作重险,不出阴阳作封形”便唬住了许多书友,电影《寻龙诀》同样将这样的“风水口诀”作为卖点,是 为“寻龙诀”。

一开始,张牧野把自己定位为“搞经济的”,只把写小说当作娱乐,没想着靠写故事赚钱,甚至很不愿意向 媒体透露真名,也不愿意让家人朋友知道自己写小说,觉得要是让家人和客户知道自己在写小说会很不好意思。2007年,他甚至表示过以后不会再写盗墓题材的 小说了,也有出版商认为盗墓小说“再火火不过一年”。谁也没想到,网络市场的持续繁荣,“大IP”概念的出现,影视、游戏与原著小说的跨界互动,推着作者 在盗墓小说这条路上一走就走了十年,而小说也反哺了他巨大的现实收益。

把怪诞故事使劲拉回现实

可以说,张牧野这次的新书《摸金校尉》贯彻了《鬼吹灯》一贯的故事模式和写作风格。

在盗墓小说领域,提到张牧野的《鬼吹灯》就绝对不能不提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粉丝们认为,南派三叔胜在天马行空恣意汪洋的想象;张牧野胜在严谨的线索环环相扣,每一个悬念伏笔最后都会有交代,故事完整性更强。

张牧野盗墓题材小说的魅力在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尺度把握。讲盗墓的故事,全凭虚构未免让读者缺乏代入感和现实感,全是科学解释又觉得不如神话传说那样神秘有吸引力,而张牧野则做到了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自由转换。

“粽 子”这个词指的是僵尸。《鬼吹灯》和《摸金校尉》每一次入墓都会提到对“粽子”的恐惧,但是有意思的是,八本《鬼吹灯》乃至新书《摸金校尉》竟然几乎没有 真正的“粽子”复活情节——张牧野的粽子只活在气氛营造中。反观之,南派三叔的“粽子”倒是出现了很多次,并且还有“血尸”。

相 比天马行空,张牧野似乎更热衷于把怪诞的故事使劲接轨现实——最典型的是在《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主人公在一段楼梯上走来走去都在原地,俗称“鬼打 墙”。怎样解释这个“鬼打墙”?若是处理成“鬼”作祟的话绝不是张牧野,他最后处理成一种机关陷阱“悬魂梯”:阶梯上涂抹吸光材料,凭借物理和数学设计让 人迷惑。可以看到,最终作者将一个鬼怪现象拉回了物理和数学中,虽然在真正的科学上漏洞百出,却还是成功回归了现实。

一盗十年,好像还要继续

新 书《摸金校尉》中核心物品“摩尼宝石”设定也是如此,主人公们进入一座金子做成的古墓,出现了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难道又是鬼怪作祟吗?张牧野再次熟稔运 用了“以科学之名”的手法,定义为众人的脑电波受到干扰而形成“点沙成金”的幻觉,神话中有“照见一切无明”功能的摩尼宝石也不过是一种能阻隔脑电波干扰 的矿石。小说在其他人都以为是神迹时不断通过主人公胡八一之口强调:“沙子变成金子绝不可能”。

所以,张牧野的小说 通常都能“自圆其说”,而看他怎样把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头骨发麻的灵异事件给出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既能进身其中,最后又能抽身出来,便是阅读他的小说时最过 瘾的事情。张牧野一再强调与其说自己的小说是盗墓小说,不如说是探险小说,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另一方面,区别市场上其他派别的盗墓小说,张牧野盗墓系最应该关注的还是他的逻辑严密,整个盗墓系列线索环环相扣,比如《鬼吹灯》上卷从第一本《精绝古城》到第四本《昆仑神宫》都围绕“眼睛图案”层层递进,画上句点。

最后,这次《摸金校尉》的出版,最让张牧野粉丝庆幸的应该是胡八一还是没有跟女主角雪莉杨金盆洗手去美国吧,是的,他们这“铁三角”仍然在盗墓,一盗就是十年,并且好像还要继续下去。

对话

“盗墓小说”素材从哪来?

1父母职业提供素材

天下霸唱:我写盗墓小说确实还得从我父母做地质勘探说起。他们到东北找矿,那一带古墓特别多。老乡家里炕上摆的都是出土的瓶瓶罐罐,当时不识货,现在卖的话都一二十万了。

我小时跟着我父亲的地质队走在山里,看到老乡家的猪圈、土皮房子很破,但围猪圈的砖都是一水大青花砖,后来才知道是墓砖。现在想来当时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如果保存下来是无价之宝。

2风水老先生闲聊

天下霸唱:当时我在做期货,我们要开好几个矿,矿主要求从广州请当年给人看风水看阴阳宅的老先生,来看看山上有没有矿。我去广州请了好多老先生,和他们打交道时间长了,天天听他们讲风水这些事,我自己是挺感兴趣的。

3街坊邻居讲述

天下霸唱:从小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不能说身边有盗墓的,有一些家里的老街旧邻,包括以前的老先生们有吃这碗饭的。

墓这个东西跟生活分不开,北京地名带“坟”字的非常多,比如八王坟、公主坟等等。中关村以前叫中关坟。以前宫里的太监,属于身体不健全的人,不能回祖坟安葬,就组织在中关村买一块地,所有太监死了埋在那里,后来觉得中关坟不好听就改成中关村。

小时候我们家住的胡同叫烈女魂胡同,当时有一个老邻居,姓崔,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还在世,据说他在解放前以前盗过墓,盗墓首先跟风水离不开。据他说他家房梁的金丝楠木都是从墓里搬出来的。我对这位邻居印象特别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