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生活

从文夕大火中走来 看天心阁百年巨变

红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长沙之古,在于自春秋以降,两千多年其城址未变。可惜,两千多年积累的古城遗存、地面文物,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天心阁屹立于长沙东南城墙上,是长沙一处著名的古建筑,虽然它始建的时间并不太早,但由于地处重要,雄踞城头,因而成为千古名城长沙的象征。据现有资料记载,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长沙即有了“天星阁”的记载。李汪度撰《重修天心阁记》指明“心,旧作星。”明朝末年,善化县廪生俞仪写有《天心阁眺望》诗云:“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诗题已具明“天心阁”三字,诗意也表明阁楼是建在“四面云山”之中,可遥看“万家烟雨”的高处。此后的数百年中,除了因为战争等非常时期之外,天心阁成为长沙官绅士庶的登高游览、赏心悦目之处,历代湖南军政当局也曾多次对阁楼实施维修加固,使天心阁得以代代相传,基本保持了楼台高峙、俯览全城的格局和英姿。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觉罗敦福任湖南巡抚,在对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进行修复的同时,又饬所司修葺天心阁。3年后,工程告竣,觉罗敦福乃请时任湖南学政、以后任过《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撰写了《重修天心阁记》,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有关天心阁历史的极为珍贵的文献。近80年以后,太平军攻袭长沙,天心阁曾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清朝的咸丰、同治和光绪三朝,历任湖南巡抚都对天心阁及城墙进行了修缮,使其规模或有扩大,面貌亦有些微的改观。

民国初年,省政当局为长沙城市发展的需要,鉴于城墙对于城市交通的阻碍,决定拆除长沙城墙,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拆除完毕。但由于长沙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等人的坚持,保留了天心阁这一段古城墙及古阁楼,并予以维修,辟为公园。后来的七八年中,天心阁又经过两次修复,直到1938年11月12日夜半之后毁于长沙“文夕”大火。这里所刊载的大部分照片,就是从晚清时期到1938年长沙大火之前,人们为天心阁所摄下的镜头,也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不同部位对于天心阁的精心描绘。

最早是摄于清末的照片,是从天心阁的东南方向所拍摄的。图中城墙伟岸屹立,天心阁重檐翘首,阁外尚有围墙,阁后还隐约可见一幢建筑。城外东南方向为一大片低洼地带,有一片乱葬冈子,墓碑林立。可知仅仅在百余年前,这里还是十分的荒凉。然而也就是在这里,几十年后,东面建起了现代化的立交桥,南边则成为热闹的街市,一座豪华的天心宾馆正与天心阁隔路相望。另2幅摄于清末民初的照片,应该也可以反映清末天心阁的面貌。一张是从城墙西南面拍摄的,可以较近的看到天心阁的布局、阁后的建筑和阁外的围墙。城墙显得颇为陈旧,可知已多年未修,而城墙之下,南边近城根之处已盖起了民房;远远的东面,是一大片密集的民居。1910年,日本人山根倬三所摄天心阁照片还可见到两个外国人坐在天心阁城墙下民居之前。很明显,这一年的天心阁已进行过一次修缮,照片上的景象比前一幅照片好多了。

民国初年的天心阁,已经是驰声中外的名胜,经常地出现在国内外人士发行的明信片上。民初日本人发行的《湖南风光》、《湖南名胜》的明信片中,就有2帧天心阁的照片。一帧是从东南面仰拍的,此时的天心阁及城墙看来已经过了一些修整,四周空旷,城楼高耸。一帧是从城内西南面所拍摄,长而宽阔的登城阶梯,天心阁城楼及其后面的殿阁清晰可见,这大概还是清末时期的风貌,没有予以增修扩建的。1924年,湖南省长赵恒惕令警察厅长刘武重修天心阁及城墙,并仿照北京文渊阁,在天心阁南、北两侧增建二轩,之间有廊房相接。有一张明信片上的照片,留下了此时天心阁的容貌。这时,天心阁前的围墙与阁后的殿阁已经拆除,主楼已由二层双檐增建为三层,而顶层东向的正中,又建有一个小阁,显得更为雄伟。图片中显示的北轩为二层,系长形附阁。城墙之下,是宽阔的道路,道旁树立着电灯杆,设有简易的警察岗亭。

另一帧由日本人在1930年发行的明信片,则显现出此时的南附阁,为二层五开间。城墙之外的空旷地,少许的墓碑仍然可见,但在其东面建起了一座西方式的亭子,与天心阁遥遥相对。1926年前后,担任湖南省长的唐生智决定重修天心阁,拟将阁楼改建为三阁并峙、主阁三檐,并已完成设计,拆除原阁,建筑了阁墩,但因政局变动而停工。1928年,鲁岱接任长沙市政筹备处处长,遂呈请省政府拨款续修,并于当年竣工。续修后的天心阁,主阁基本保持原貌,基座以汉白玉石环砌护栏,中有台阶上下。南、北的附阁则有较大的变化,虽仍为二层双檐,但已由原来的长形变成了圆形,亦有一番风味。后来,鲁岱曾撰文回忆其时天心阁的景致:“三阁鼎峙,矗立天空,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别有一番新气象。阁之南、北两端,以旧城垣为引道,中嵌石磴,左右护以白云栏杆。拾阶而登,如陟高冈,清风徐来,飘飘有羽化登仙之概。更上层楼,视野辽阔,田畴屋宇,洲渚林峦,大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鲁岱还兴致盎然地集古文词句写下一副对联:“远吞山河,平挹江濑;下临大地,上出重霄。”

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明信片,也收入了一帧天心阁照片,为天心阁的正面照,是天心阁在1938年长沙大火中被烧毁之前的最后留影。

本组照片中,还有11帧是民国时期随兴所摄,而为我们所零星收集的。其中3帧为民国初年至1924年的作品,反映的是未经修缮的天心阁及其古城墙。从古稻田、都正街不同的角度所摄取的。从古稻田拍摄是天心阁后的殿阁,南、北两面马头墙夹着双檐的大殿,中以四根大柱支撑前檐。城墙之下,是古朴的老街,南侧有一堵长长的围墙。从西南面都正街拍摄的天心阁,则见已经残破不堪的登城石级,西面麕聚的屋舍民居。在西北面的城头上摄下的,则是近距离显示的阁楼,城头的女墙已经拆除,进入楼阁有二张小门,门的上方均有门额。这里现在已成为一片草地,并立有长沙“文夕”大火警世钟。

1925年,天心阁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修缮,当时苏州著名山水画家陶冷月先生来到长沙,拍下了修缮天心阁的多幅照片。2010年,陶冷月之子陶为衍将这些珍贵照片捐给了湖南图书馆。这里选录的3幅照片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城头以西拆除城墙的场景,而天心主阁已改建为三层;正东面城墙之下修筑马路,而城头上主、附三阁改建完成的场景。

1928年,天心公园的西门是为典型的西方建筑形式;而北轩之外,还开辟了一片花圃,城头原来的女墙全部改成了通透式石栏杆。1928年的维修,是天心阁在民国时期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修缮,照片展示出它的北轩和南附阁,可知其壮美之中不失清雅,较之晚清时期的天心阁,应该说是毫不逊色的了。

1938年11月12日深夜,长沙发生震惊中外的“文夕”大火,天心阁作为“举火为号”的致高点,首当其冲。“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以上图文除单独署名,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图片由文史专家陈先枢捐赠,长沙市档案局授权红网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长沙之古,在于自春秋以降,两千多年其城址未变。可惜,两千多年积累的古城遗存、地面文物,在大火中付之一炬。2005年11月12日,文夕大火67年后,高楼环抱的天心阁公园里竖起了一座“文夕大火”警世钟,大钟在每年的11月12日敲响。警世钟的背后不远,就是1984年复建的天心阁,还有曾历经大火洗礼留存至今的明城墙。现代化的长沙城里,这是文夕大火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历史遗迹之一。这里曾吸引许多外国人拍照留影,他们的照片展示了百余年前长沙城市的真实面貌,为长沙提供了窥探历史的窗口,这里也曾是民国长沙恋爱时髦去处,如今依然是长沙热门旅游景点、摄影人流连忘返地和市民休闲场所。(以下图片源自红图汇。)

天心阁地处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顶,雄踞于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天心阁的每一天,中外游客络绎于途,长沙市民朝暮流连。那些大隐于市的古木,见证了喧嚣市井的滚滚红尘。那些附生于墙面的顽强生命,伸长脖子仰望苍天的韧劲,由不得你不折服。古城墙的砖窑印记则向你忠实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图、文/毛桂荣)

2012年12月23日,温暖的阳光照耀整个都市,一辆残疾人驾驶的电动车从天心阁下驶过。(图/彭湖湾)

2013年潇湘古阁。天心阁及长沙古城墙作为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是迄今为止长沙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城遗址。(图/wmyHAPPY)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时即兴对联——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55年后的初春,笔者以崇敬之心,欲仿总理佳句意境拍摄。(图、文/心旺)

天心阁90年大事记

●1924年8月下旬 赵恒惕时任湖南省长,应社会名流的要求,保留天心阁阁楼及该段城墙,同时决定将天心阁辟为天心公园(又称城南公园)。

●1928年 继1924年和1926年初步修缮旧阁后,原湖南省主席唐生智再次重建天心阁,呈请省府拨款6000元完成。

●1938年 天心阁毁于11月13日凌晨2点的“文夕大火”,天心公园也未能幸免。

●1942年元旦 第十军军长李玉堂与全军将士凭借天心阁古城墙拼死与日军抵抗,血战四天四夜后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战奠定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基础。

●1946年 原任湖南省主席王东,为在抗日长沙会战中牺牲的将士,决定在天心公园内兴建一组纪念性建筑。这一组纪念性建筑由崇烈亭、崇烈门和崇烈塔组成。

●1967-1969年 天心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1970-1977年,“人民公园”又更名为“向阳公园”,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1978年,“向阳公园”恢复为“天心公园”。

●1983年2月 天心阁重建工作动工,历时一年又九个月,全面修缮公园内的古城墙。

●1993年10月1日 “太平军魂”大型雕塑开工建造,并于1994年初竣工。

●2013年5月3日 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公布“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新增15处“国保”单位,其中包括天心阁的“天心阁古城墙”。

(部分资料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