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财经频道

从民企500强、中国500强、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谈起(六)

地方站-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后,中美摩擦正在从贸易领域扩展到技术、货币和政治领域,美国采取了系列旨在切断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脱钩政策”。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与美国步伐一致,日本政府要求与IT相关的20个行业进行事前申报。美国对华围剿和战略性分离,必然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一、科技脱钩下的技术自立

华为与中兴面对美国围剿,策略不同结局迥异让人深思: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一和第四的通讯设备企业,中兴和华为都被美国商务部实施全面制裁。中兴连夜奔赴美国寻求解决方案,缴纳10亿美元罚款(2017年被罚11.4亿美元,合计21.4亿美元)和重组由美国人认可的团队。华为当天就发出公开信,宣布华为“备胎”芯片全部转正,8月发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目前,中国科技创新的多项指标已进入世界前3位,中国科研指数为6318,美国为17448,德国为3939、日本3371,中国落后美国但又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1.8万多件增加到2018年的5.3万多件,年均增速近20%,美国占全球PCT专利申请量的24.62%,中国为20.27%,5G技术华为持有36%的专利,包括高通和英特尔公司在内的美国公司只有14%的专利。美国在27个主要工业科技大项中占据21项世界第一,但中国在量子通讯、特高压技术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科技差距仍然突出,尤其民营企业的技术自立更加艰难。

1、低成本技术引进将受到严重制约。由于欧美政府加强了对中国企业收购其高科技企业的限制,中国从欧美获得技术将会越来越困难。对民企来说,低成本从海外引进技术,是支撑高增长的关键之一。如果失去这一“后发优势”,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民企500强、中国500强的科研投入不足(2018年仅为1.56%),多数民企真正投入研发的是少而又少,不但少,还遇到很多部门的掣肘。

2、基础领域缺乏领先科技。我国基础创新和前沿攻关不足,在尖端领域主要依靠外来力量。如工业软件中,80%的规划软件、50%的制作软件、95%的效劳软件被外企占据。软件是机器的大脑和神经,主宰了机器世界的运行逻辑,硬件、网络、计算等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融合离不开软件定义、编码和封装,没有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就不可推进。工业软件关键是芯片,目前最前沿的生物芯片和尖端的加速器设备全部被发达国家垄断。

3、依附型科研评价体系将不得不重建。中国科技论文产量全球第一、优秀的科技论文数量也在向第一迈进,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判断主要依赖国外组织和专家。SCI和SSCI是中国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标准,而中国目前纳入SCI数据库中的刊物只有185种,每年发表论文不到4万篇,占每年30万篇SCI科技论文不到15%,其余85%的科技论文都交给了国外组织,中国科研成果的绝大部分交给欧美等国去评价,帮助其维持其科技领先地位,中国对创新尤其原始创新的判断能力、汇聚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以至于徐匡迪说“中国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

4、开放环境才有规模成长。安卓、ios之所以引领全球,原因在于框是谷歌和苹果的,但功能开发是全球手机的共享生态系统的产物。对于华为等企业而言,必须在更加开放包容的状态下,将全球更多顶级高手和小公司吸引过来。目前民营企业整体上技术构成30%处于技术模仿阶段、30%处于消化吸收阶段、30%处于再创新阶段,真正属于原始创新的不足3%。科技脱钩后,如何开辟自主创新路线,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一个严峻考验。

二、产业脱钩下的动能重构

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市场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成熟,加速推进物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一批先导产业的涌现,同时渗透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部门,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1、产业链不能断裂。一旦形成产业链的孤岛,跨国企业势必无法通过全球生产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且不能被市场解释和预测、不被商业保险覆盖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危害更大,全球的整体效率与创新都为之降低。三菱电机、东芝机械等日企从中国迁回日本,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加工制造业也向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投资增幅达到73.4%和34.3%,但核心产业仍然投资中国。而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生产链上的关键活动,即使无法回到美国,也要离开中国,使得两国原先分工合作的价值链脱钩。但新产业链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越是上游产品越没有替代厂商,制裁中的杀伤力就越大,始终存在牵制,结果必然形成新的产业链。

2、能否真正脱钩。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由美国开发,网络主根/母根服务器、13个根域名服务器、地址/域名解析系统的知识产权、资产装备、运营管理权都掌控在美国,2008年中国支付美国的相关费用达5000亿元以上。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IPV9网络的实施标准,IPv9的主根/母根、域名解析系统、骨干路由器/用户路由器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核心网络也由中国独立建设运营,但仅有IPv9远远不够,还需要TCP协议和ICMP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需要配套TCPv9协议、ICMPv9协议,才能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核心协议架构,这需要全球共同协商实施。

3、产业转移之下的产业升级。根据联合国“工业竞争指数”,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32、“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为0.24、“对全球制造业产品贸易的影响”为0.17,均位居全球第一。但“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0.41,“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部制造业产品出口的份额”只有0.59,为此中国一直推行产业结构升级,一旦产业脱钩,不仅一般制造业的设备原材料供应深受影响,高新产业的自给要求更加突出。以半导体为例:全球半导体公司产能过剩,在建晶圆厂62座,其中26座位于中国,从闪存到内存再到逻辑代工业,仅是一期投资就有1387亿,还有二期的2000多亿元投资。

4、全球供应链及效率将被扭曲。第四次技术革命要求形成一个更趋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不仅需要资金和人才等要素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创新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充分的、开放的、持续的互动,贸易战极易打破了这种闭环,迫使企业重建价值系统,扰乱经济秩序,扭曲全球资源配置,导致全球经济效率的巨大损失。

三、市场脱钩下的产业重建

中美贸易战导致全球经济加速下行,中国对美投资从2016年的460亿美元降到2017年的290亿美元、2018年的48亿美元,2018年12月-2019年7月美国制造业产出降幅超过1.5%,产能利用率下滑至77.5%,并波及到了全球制造业,大宗商品价格被动上涨,2019年7月铁矿石期货价格涨幅已接近100%,导致了新一轮生产抑制。

1、产品市场偏好长期乖离后难以修复。“消费者偏好”是发达国家向发展国家倾销产品的基本主张,为弥补“中国制造”缺口,美国试图复兴传统制造业,但美国制造业生产指数一直无法超越2007年12月的峰值,造成东南亚和墨西哥产品的全面进入和美国消费者盈余的缺失。中国暂停美国农产品、加澳矿产品采购,转向俄罗斯大量进口,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2018年同比下降47.6%,2019年上半年同比减少14.7%,“大豆公约数”再次成为两国关系的标志。

2、技术创新将得不到市场份额的有力支撑。产出是科研的基石,高科技产品不但要做得出,还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形成超前利润,才能进入下一轮创新循环。只有当市场规模变大,把研发费用分摊下去,降低成本,形成竞争力,创新才能可持续的循环。中国的创新产品对全球市场,特别是富裕国家市场的需求却很强烈,而其他国家仅仅占到一小部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只有进入更高的产业链,才能在劳动力价格和环境约束趋严的情况下,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人才市场将受到种族主义的严重冲击。美国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保障了美国的创新能力。目前,美国限制华裔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流动,尤其在特别审查名单内的实体机构与企业研究人员需要特别许可,限制中国公民特别是高科技类留学生的签证。问题是美国约有60万个技术岗位缺口,限制中国人才的措施不仅将对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造成直接的打击,影响科技、厂商合作,而且促使各国的加速右倾化。

四、体制脱钩下的孤立主义

每一次技术革命,大量突破性技术涌现的同时,必然带来体制、产业政策和全球治理等经济范式的变革。目前的“美国优先”走向了反体制,造就了诸多“可怕的简化项”,在退出TPP、巴黎协定、教科文组织等组织后,美国多次威胁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

1、多边政治经济体制的崩溃将对国际秩序构成颠覆性威胁。尽管美国与日、韩、加、墨、欧盟等开始或已经达成双边自贸协议,以建立其所谓的“公平自由贸易体制”。但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一经煽动,势必蔓延,不仅不利于深化新技术革命和培育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更破坏了全球合力应对恐怖主义、动荡混乱的多边框架。尤其美国频繁使用“长臂管辖权”,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更助长恐怖主义和极端政治。

2、政策协调机制的失效将导致更多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主导技术和产业生态的成熟,为了垄断利润,跨国公司必然扼杀创新和市场活力,需要建立有效的国家间竞争政策协调机制,共同规制垄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技术涉及到信息安全、科技伦理等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在多边框架的约束下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负面效应将被放大,甚至可能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威胁。

3、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否定将导致全球价值链的扭曲。2002年以来,美欧日等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给予中国的“正常化国家待遇”,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并在相关裁定中因为“第三方价格”而处于不利地位。中美12轮谈判中,美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了限制国企发展等多项要求,而列入实体名单的180多个企业,只有不到20%的国企,主要是民企。可见,美国打击的是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领军企业,以遏制中国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到全球前列。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否定,给世界经济秩序引入了不确定性,导致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扭曲,并触犯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民营企业的成长受益于全球化,享受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红利,越来越深地根植全球产业链。而跨国公司在全面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得到了比其他市场丰厚得多的利润与科技创新机会。美国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建立中国包围圈而对中国采取各种脱钩措施,势必形成体制、市场、产业和科技的全面分化,加速碎片化世界的形成。(未完,请阅读下一节加快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建议---从民企500强、中国500强、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谈起(七))

作者:湖南省工商联宣教处处长、新浪财经意见领袖 刘石鼎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