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发百年工艺首次公开,助力中国非遗传承

地方站-新浪湖南
关注近年来,中国文创市场蓬勃发展,“非遗”开始爆发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生命力。
2020年6月,某视频平台发布播放数据报告,非遗项目视频播放超2000亿次,获得点赞超过64.9亿次。与普通商品不同,非遗产品蕴含独特的文化性和故事性,“非遗好货”开始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作为一枚妥妥的湖南吃货,“追非遗”在我身上体现得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吃槟榔只吃张新发烟果。毕竟是百年品牌,吃起来的味道相较于其他槟榔,嚼劲更持久,更原汁原味。
让人更喜爱的张新发烟果背后,到底有什么致胜法宝呢?关于烟果槟榔制作的非遗工艺,最资深的槟榔人“张新发”会愿意透露给我们吗?
张新发助力非遗创新、传承、传播
9月11日,湖南省首届非遗传承人公益帮扶大会暨张新發非遗产业化成果发布会在湖南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颜喜、非遗处调研员肖正湖、芒果V基金秘书长周远、百年张新发第四代传承人张刚强等出席。

近五年,张新发槟榔凭借非遗技艺总计销售破100亿,非遗产业化年均增长20%,发展全国门店近1000家,带动了上游槟榔农户种植产业的发展,在下游安置生产端、销售端、门店端就业19000余人,为益阳资阳区和湘潭县当地的支柱产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为了帮扶更多产业还未规模化的企业和品牌走向市场,百年张新发发起了“助力创新、传承、传播-非遗传承人帮扶计划”,在发布会现场向“滩头木版年画”、“长沙棕编技艺”、“纸影戏影偶”等13个湖南非遗项目传承人和机构捐助了50万元,还策划了“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的系列公益宣传节目,目前已为20多位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宣传平台。

百年张新发第四代传承人张刚强表示:张新发将以创新思维探索非遗领域的社会成果转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落地。
非遗工艺 首次公开
槟榔产在海南,发扬于湘潭乃至湖南,虽然湘潭人不种植槟榔,但是吃槟榔历史超过400年,尤其是张新发烟果槟榔的味道声名远播,但背后的工艺却一直是保密的。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张新发秉承“质为上,惠及乡邻”的家训以及传播中国非遗文化的初心,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张新发非遗产业化成果:张新发烟果槟榔制作的61道工艺。
快快点击视频一探究竟吧!
就像张新发第四代传承人张刚强所说的那样,非遗传承表面是术,但内涵一定是道,非遗的核心是工匠精神。自1905年创立之初,张新发坚持传承湖南湘潭槟榔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采之唯恐不良,制之唯恐不精,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对原籽的储存、选籽的标准、切籽的方法、含水比例、卤水调配、发制工艺、闷香、选片标准、包装等都有一系列严格要求。
“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严格遵照槟榔制作非遗技艺流程和标准,在选料和切片的环节中,张新发仍然保留纯手工制作,并结合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生产出系列高品质槟榔产品。
非遗技艺为张新发烟果槟榔带来更高评价

嚼劲更持久,更原汁原味。是下面这三个要素让消费者给了张新发槟榔更高的评价。
1.好果子有标准,选材十里挑一
用料考究,当然要从原果说起。张新发采用海南万宁早期原果,每10颗中只可以选出1颗做烟果,对果子的要求更高,果粒饱满、果肉厚、纹路深。每500g槟榔干果制作成张新发烟果只能生产出120颗,而其他槟榔可以生产出200颗,选材十里挑一,当然带来更好的味道啦。
2.只做慢槟榔,不做快槟榔
慢工出细活,张新发烟果槟榔制作就是如此。在发制时间上,与其他槟榔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张新发烟果发制需要经历三焙三制,整整7天7夜,168小时,而其他槟榔仅仅48小时,更严苛的技艺标准发制入味,带来更“美妙”的滋味。
3.原汁原味,回味悠长
这点经常吃槟榔的老口子们应该都有同感,有的槟榔吃着吃着,两分钟就没味了,浪费感情。这是因为其入味“由外到内”,而烟果入味“由内到外”,张新发烟果之所以8分钟过去仍然回味悠长,其实就是“少添加”所带来的“原汁原味”,就像快火加鸡精的汤和小火慢熬纯鸡汤的“鲜味”差别。
张新发历经四代传承,始终恪守“质为上,惠及乡邻”家训,坚守高品质非遗传统技艺,如今,张新发烟果“嚼劲更持久,更原汁原味”的特质早已深入人心。

相信张新发将继续匠心制作,帮助发扬中国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中国味道”走向世界,更多的“中国非遗”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