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教育频道

黄庭坚的后裔为何散落永州与长沙?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北宋世居江西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的黄庭坚,并未在湖南为官讲学,只是晚年被贬广西宜州时,由湖北江陵路过湖南境内,在岳阳、长沙、衡阳、永州等地留下许多诗文,他的后裔为何散落永州与长沙?

长眠橘洲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

何况东坡成古丘,不复龙蛇看挥扫。

我向湖南更岭南,系船来近花光老。

叹息斯人不可见,喜我未学霜前草。

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依晴昊。

——黄庭坚

某日读到一湖湘学人简介:祖籍望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之后。我不免心生疑惑,北宋世居江西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的黄庭坚,并未在湖南为官讲学,只是晚年被贬广西宜州时,由湖北江陵路过湖南境内,在岳阳、长沙、衡阳、永州等地留下许多诗文,他的后裔为何散落永州与长沙?

1

《宋元学案》中《濂溪学案》将黄庭坚列为周敦颐的私淑弟子。周敦颐于康定元年(1040)出仕黄庭坚的家乡江西分宁主簿时, 黄庭坚还只有5岁,自然无缘亲炙濂溪先生之门,但是听闻周敦颐的学问与人品后,心向往之。

元丰三年(1080),35岁的黄庭坚回江西任吉州太和(今泰和)令,此时周敦颐的长子周寿时任吉州司法参军,他们志趣相投,交往唱和,后来,周寿请他作《濂溪诗》,黄庭坚对周敦颐先生人品赞语:“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诗及序显示了他受濂溪先生人格风范、为政之道和人生境界的诸多影响。

黄庭坚的诗名在宋代影响极大,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风衣被后世,开创了著名的“江西诗派”,被奉为一代诗宗;他的书法也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黄庭坚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早年在河北、江西、山东做小官。元丰八年(1085),40岁才以秘书省校书郎被召,为《神宗实录》检讨官。

在京城,他见到了有诗文唱和、神交多年的的长他8岁的苏轼,他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们常一起游赏宴集唱和酬答,苏轼的私邸俨然成为他们的“文艺沙龙”。苏轼曾高度赞赏他的“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的人品才华,但也指出其兀傲离俗、难为世用的秉性。

黄庭坚曾两度遭遇贬谪,在元祐党争中,他和好友苏轼一样,对王安石变法运动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不过他更客观公正一些。 在哲宗绍圣年间的党同划异中,黄庭坚因为修撰《神宗实录》遭到贬谪,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流寓蜀中和江汉七年,崇宁元年(1102)正月,他从湖北江陵返回修水探亲,先由水路至巴陵,再取道平江、临湘,入通城,路径湖南时有诗作《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黄庭坚在湖南停留最久的是他被贬广西宜州时。这次被贬,与同为文人、时为副宰相的赵挺之有关。黄庭坚曾在山东德州为官,对通判赵挺之不乏称颂之词,将其视为知己。赵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父亲。孤高傲世、愤世嫉俗的黄庭坚,后与赵一直政见不和,还用文字游戏取笑过赵。

宋徽宗亲政之后再用新党,与黄庭坚有宿怨的赵挺之当上了副宰相。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对黄庭坚一直怀恨在心的陈举适时举报说其作品《承天院塔记》“诽谤朝廷”, 赵挺之便罗织罪名,以致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发配到蛮荒之边地宜州。

2

诗僧惠洪《石门文字禅 跋山谷字二首》记载:“山谷初谪,人以死吊,笑曰:‘四海皆昆弟,凡有日月星宿处,无不可寄此一梦者。’”其中显然是黄庭坚的自我宽慰和解嘲,但也可见其面对贬谪,没有怨怼,有种随遇而安的旷达,这种精神一直支撑着58岁的他走过此后贬谪之路。

黄庭坚从湖北江陵出发,携家眷一行16口,艰难跋涉前往宜州,但他的诗里看不到颓唐,只有豁达,觉得自己再怎么也比杜甫当年的遭际要好些,其《过洞庭青草湖》可窥一斑:

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

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

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猲獠。

黄庭坚在满川风雨中登上岳阳楼,写下《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虽然是“投荒万死鬓毛斑”,但还是呈现一种“未到江南先一笑”“银山堆里看青山”的淡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灩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黄庭坚在长沙度过了除夕,遇上了故交秦观之子秦湛和女婿范温。秦观被削官为民流徙湖南最南端的郴州、编管广西横州、又徙雷州,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秦湛扶丧北归,与在湘南零陵等候的范温会合后一同到达长沙。曾敏行的《独醒杂志》里记载了他们见面时的情形。黄庭坚念及过去与同门故友的骨肉相交,如今斯人已成枯骨,不禁紧握两个晚辈的手失声痛哭,并坚持赠送二十两银子。

黄庭坚还与正云游湘中的著名诗僧惠洪在湘江边会晤,在城南碧湘门流寓一月。李子光见他随行家眷多,欲借一官船给他住,被人暗中讥评,黄庭坚就买了一小舟住下。惠洪觉得船小狭窄,而黄庭坚却一笑道:“烟波万顷,水宿小舟,与大厦千楹,醉眠一榻,何所异?道人缪矣!”他的笑声,在解缆而去的小舟荡起的浪波里跳跃,在逆水南行的旅程里,给家人注入的是一股正能量吧。

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录他们两位往年交的同舟而宿、抵掌而语想从盘桓的短暂欢愉,还收录了黄庭坚给他的赠诗:

吾年六十子方半,槁项螺巅度岁月。

脱却衲衣着蓑笠,来佐涪翁刺钓船。

元霜捣尽音尘绝,去作湖南万里春。

想见山川佳绝地,落花飞絮转愁人。

黄庭坚这首七绝的标题实在是太长,《予去岁在长沙数与处度元实相从把酒自过岭来不复有此乐感叹之余戏成一绝》,33字的标题,比七绝的内容还多。这是他到达宜州后对长沙与人把酒之乐的怀想。

小舟在湘江里颠簸艰难行进到衡阳,黄庭坚上岸休整,少不了结交文朋诗友、作诗写字。他慕名前往花(华)光寺,拜谒开创水墨画梅的画僧仲仁。这次会晤,黄庭坚收获颇丰,他见到了他的师友苏东坡和秦少游的诗稿,在这样的颠沛流离之途,有如久旱甘霖,自是有一番难以形容的感喟。仲仁当即挥毫作画寒梅远山图赠与黄庭坚。

黄庭坚回想起在长沙与秦少游护丧的子婿相逢,联想到老友谪逝藤县时的物伤其类,秦少游的灵柩被就地草葬于橘子洲,亦和秦少游《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诗》韵,赋梅花诗一首:

长眠橘洲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

何况东坡成古丘,不复龙蛇看挥扫。

我向湖南更岭南,系船来近花光老。

叹息斯人不可见,喜我未学霜前草。

写尽南枝与北枝,更作千峰依晴昊。

3

继续向西南行进入湖南与广西交界的永州地界祁阳,已是崇宁三年(1104)三月初六,黄庭坚决定泊舟县城南五里的浯溪,他想亲睹唐代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历六年刻于浯溪崖石上的“摩崖三绝”《大唐中兴颂》。作为一个书法家的黄谷山,在古树荫蔽里寻找躲藏的元结、颜真卿、皇甫湜、李谅、米芾、秦观等诸多唐宋大家的笔墨,是一件多么值得兴奋的乐事,他也即兴抒怀,留下大气磅礴的长篇七古《书摩崖碑后》:“……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乌择栖……”

三月十四日,黄庭坚踏入永州治所零陵县。劳顿疲敝的黄庭坚,在前朝古文运动先驱柳宗元十年羁旅之地寓居了数月,与受元祐党籍牵连谪居永州的曾纡和永州归隐太学生蒋湋一见如故,相交极其欢洽,相携在柳子《永州八记》描绘的绮丽山水间流连,交游唱和,留下《淡岩》《游朝阳岩》《咏愚溪诗》等诗文与石刻。

数月间,蒋湋不仅天天陪侍着黄庭坚,还赠他奇石,待以美酒,弹琴助兴。在有人怕惹祸而铲除黄庭坚在墙壁上的题字时,蒋湋却收藏了他的诗文字画两百多种。

后来为官永州的诗人杨万里曾为蒋湋作传,记录了蒋湋之子观言描述的黄庭坚晚年在永州的几个精彩镜头:“喜为人作字及题留”“忽得意,一扫千字”“酒半酣,起索笔,大书,下语惊坐”……

再次启程奔赴最后一站宜州时,已是酷热的夏日,黄庭坚只得把家眷留在永州,托付给县令李彦明、曾公卷以及蒋湋。他孤身南下,溯源湘江,经全州、桂林,最后抵达更加溽热难当的流放之地宜州。

“除名羁管宜州”,他是被编入地方军队中服役的软禁,同时,在当时当地无亲友、生活环境又异常窘迫,一生与佛教结缘的他,他只能向内心寻求解脱,以达到圆融之境,形单影只的愁苦,只有在焚香禅修中随屡屡青烟飘向五岭之北的永州。在任萍乡知县的其兄黄大临(字元明)至宜州探视之后,黄庭坚的处境才有了改观,他重新有了诙谐幽默的情趣、谪仙般的洒脱,获得心灵的超然。特别是负才任侠、豪纵不羁的蜀人范寥,慕名辗转至宜州叩拜黄庭坚,两人一起下棋读书,对榻夜话,举酒高歌。有了范寥的伺奉左右,黄庭坚的朋友圈有了更多的生气。

蒋湋与黄庭坚的交谊一直延续至黄庭坚的客死宜州。他时常关照着黄家羁留永州的十几口人,后来还到数百里之外的宜州,探望垂暮之年暌离亲人的黄庭坚。次年九月三十日,黄庭坚突然病逝于宜州。据明朝周季凤的《山谷先生别传》记载,黄庭坚在病中,见前来探视的知己蒋湋,十分欣喜,紧握他的手托付到:“身后事委君矣。”正直耿介的士子蒋湋悉心地处置黄庭坚的后事,买棺装殓,并出资二十万买舟扶柩数千里,将谷山先生归葬修水双井祖坟之西。

黄庭坚去世后,后代没再迁回江西,世代就留在了永州,并散落至长沙等处。其实,在黄庭坚生前,朝廷已下诏将他移住永州,只是诏书未到,人已先去。

其实,黄庭坚最后在汴京六年的官职已经达到一生顶点,迁任翰林学士、著作佐郎、集贤校理等,他在党同伐异的险恶政治漩涡中,他已无意于升迁,虽身处繁华,却自甘淡泊,有退隐江湖之志,所以当面对晚年命运的逆转时,也能镇定从容以对,以达观自适、超然的情怀,在蛮远之地达观地度过余生。

作者简介:奉荣梅,中国作协会员,资深编辑,专栏作家,主创散文随笔与读书札记,“浏阳河西岸诗群”成员。近二十年来倾心湖湘文化遗址田野考察,撰写“道州旧影”、“古代寓湘文人寻踪”等系列历史文化散文,在多家报刊开设读书、历史随笔专栏。 出版散文随笔集《浪漫的鱼》《寒花淡影》《迁客骚人潇湘情》(合著)《品读长沙·风流人物》等。

责编:刘艳平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