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城市频道

静静的圭塘河 文化产业在这里留步

新浪湖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圭塘河面,雨花的灵动便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优美画卷中渐渐苏醒。

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上海的黄浦江与苏州河,马德里的曼萨纳雷斯河……这些位于首都或核心城市的城中河,如同美人颈上的珍珠项链,赋予了城市文化基因,也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圭塘河面,雨花的灵动便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优美画卷中渐渐苏醒。

在绿心跳马享醉美自然,去圭塘河畔亲水嬉闹,到浏阳河边感受工业文化的新魅力……围绕长株潭绿心、浏阳河、圭塘河流域布局发展的“一芯两带”文化产业,从长沙城市的客厅传出响彻苍穹动人音符。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文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生机。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雨花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88.8亿元,增速13.6%,文体娱行业GDP位列五区榜首。

当城市的目光聚焦雨花,这个由郊区调整而来的城区,文化“软实力”开始逐渐崭露头角,雨花大地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这里 定义了“一芯两带”

今年初,雨花区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一芯两带”的文化产业布局(“一芯”,即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雨花片区;“两带”即圭塘河生态文旅经济带、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并指出全面推进“一芯”发展,全面推进“两带”建设。

6月16日,雨花区组织召开打造“圭塘河生态文旅经济带”工作座谈会,重点部署打造“圭塘河生态文旅经济带”相关工作。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圭塘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在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沿河产业聚集、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再到“生态经济带”,雨花区将圭塘河“生态治理”转为“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圭塘河在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中让两岸居民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聚焦“一芯两带”的总体规划,雨花围绕文化强区的新目标,做好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擘画新蓝图、打造新硬核、构建新格局,重点突出“圭塘河生态文旅经济带”品牌效应,推动圭塘河建成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持续推进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绿道二期、圭塘河植物园段、石燕湖地丽庄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入了换道领跑的新阶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长株潭生态绿心,就是守护好生产力。去年,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正式获批,一个世界级公园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揭开。

记者了解到,其中花博园项目即将进入启动施工阶段,将打造国家级高端花卉创智中心、高端花卉贸易中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休闲采摘、精品民宿、观光度假等,探索以旅兴农、农旅结合、城乡互动路径。

自花博园项目启航,雨花区将逐步向外扩延,在跳马镇打造“一村一特色”,引进全国最有吸引力的花卉产品,借用文旅东风,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

与此同时,其余各大项目也如火如荼,高质量发展在雨花步履生花,迈出了新步伐,演绎着另一番动人精彩。

绿道蜿蜒,草木青翠,骑行其间感受自然,满眼绿意,让人心醉。分两期实施的长株潭绿心地区跳马片区绿道建设项目是长沙市“五个十大”工程中的“十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之一,总长度19.04公里,宽约1.5-6.0m,建设内容包括绿道、游览服务设施、驿站、节点打造等。其中一期工程长度为10.54公里和1个驿站,总投资约4879.48万元;二期工程长度为8.5公里和6个驿站,预计投资约1.3亿元。目前,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绿道跳马片区 (一期) 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绿道二期正进行项目报建和包装策划等前期手续,绿心地区高质量发展随之迎来新机遇。

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形成了包括学术研讨中心、古代艺术展馆,现代艺术展厅、艺术品库房、艺术品修复中心及动画新媒体研究中心,及文博,文化创意配套产业集群;

聚焦“旅游+科技+教培”,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总建设规模46万㎡,其中30万㎡用来打造国际IP文化产业园、国际影视演艺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场景经济中心、科技金融中心;

左文襄公心忧天下的精神正在传承传承,左宗棠墓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22年10月份签订合同,项目考古调勘面积约4.4万㎡,临时展馆面积约1500㎡,拟规划建设左宗棠文化园。目前考古调勘已定队,待进场。

据了解,2023年雨花区重点文旅体项目总投资约24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总投资约152亿元,续建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拟建项目总投资约86.8亿元。

河两岸 “金凤凰”聚集初现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在领航。这些年来,雨花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区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推动下,创意设计、出版印刷、文化旅游、文化出口、影视动漫、数字文化等六大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高。

创意设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创造美好世界的重要因素。

雨花建筑设计类企业众多,创新设计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初具雏形,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

作为湖南首个创新设计产业园,截至目前,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共引进设计企业、设计上下游相关企业及产学研合作院校225家、设计创新人才2000余人,累计申报各项资质荣誉30项,年孵化设计成果4500余例,年申报专利238项,实现设计服务总产值9亿余元,并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众创空间以及中部地区创新设计的高地。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学校作为以文化人的主阵地,肩负着时代的育人重任。2017年,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湖南省第一批全过程咨询试点单位,承接了凤凰、泸溪、辰溪三所芙蓉学校全过程咨询业务,2020年三所学校均已投入使用。

长顺在芙蓉学校工程技术上融入了绿色建筑理念、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建筑外墙采用预制装配式外墙板、楼板(除屋面及有水房间)采用叠合板,实行工厂化制作、现场作业安装,有效降低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降低粉尘与噪音。全过程咨询“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为当地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2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项目名单上,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担纲设计的烟雨洪江30#栋湘乡会馆、邵阳广益实验学校、枫华府第汇智广场、青海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实验室等项目荣获年度嘉奖。

方圆设计成立20年来,在设计理念和技术研发方面坚守创新二字,又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理念,逐渐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民营设计企业,共完成1000余项大中型民用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为创意设计成为雨花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不断添砖加瓦。

这些年来,雨花区高度重视版权工作,大力实施版权兴业强企工程,引导影视视频、工业工程设计、数字出版、外贸出海、民间文艺、会展“六个版权产业集群”发展。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作为雨花区的优秀版权企业代表,潇影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版权作品在长沙版权展区展示。

“潇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潇湘电影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宣传管理部总监袁卓熙告诉记者,在影视创作的主业上,潇湘亮点频发。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底线》等以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极富感召力的内容表达,从不同视角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电视剧这株“新苗”持续在结出亮眼的果实,与此同时,在潇影影视作品的“丛林”中,电影这颗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则始终在稳定向上的持续输出,让大众听到了潇影声音,也听到了属于雨花文产的声音。

在今年“五一黄金档”,展现长沙城市面貌和人文风情的电影《长沙夜生活》登陆全国大银幕,进一步擦亮了长沙夜经济、新消费的闪亮名片,同时也提升了长沙的城市传播效能。

一本杂志,暗藏着无数人对一座城的记忆。作为无数人青春岁月里安放躁动的文学刊物,《花火》里一个个的故事场景,就像是长沙这座城市的底色,清晰描绘着它的轮廓。

“我们的愿景就是打造全球青少年阅读品牌,提升中国青少年文化自信。”湖南魅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邹立勋说道,在为青少年提供最优质的课外读物,丰富其阅读生活的道路上,魅丽文化从未停歇。

作为“全国2022年度十大著作权人(文字综合类)”(全省唯一),湖南美术出版社敢为人先,曾率先在全国研发省级美术教材,新课改后作为地方出版社的唯一代表首批入选国家实验教材,引进中国首套美术教育译丛、“美术教育学丛书”等美育精品。回顾这些精品力作的出版历程,湖南美术出版社始终秉承求是精神,在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

湖南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以出版文学文化图书、音乐图书、音乐教材为主,业务涵盖纸质图书、音像电子、数字出版和期刊出版,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一级出版社。这几年来共实现图书版权输出64种,如“建党100周年”主题出版物《五湖四海》输出至巴西,聚焦“脱贫攻坚”类主题出版物《扶贫志》输出至波兰、埃及、巴西等。

筑好巢 迈向诗和远方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吸引项目投资的硬条件上,雨花显然与发达地区“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可比性,唯有将营商环境的软环境锻造成突出的长板,才能在区域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

今年,雨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抢先机、拼经济、保稳定、促发展”工作主题,以“三长制”贴心服务经济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链列为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2023 年上半年,文化旅游产业链在我区十大重点产业链中综合排名第四。

不断加大招商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是雨花书写答卷的方式。区委宣传部从政策落地、资金纾困、稳工稳岗、激活市场、优化环境等方面多维度为文化企业、文产项目纾困解难,以高质量帮扶为文化企业发展“输血补气”,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助力全区经济提质提速。

据了解,雨花区文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创意设计、图书出版、电影电视等领域。为将众多文化企业凝聚起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合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雨花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应运而生。

自协会成立以来,已有约50家会员单位加入,携手共助雨花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通过走访区内百余家企业,了解汇总企业发展常见需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

针对企业资源对接与政策解读需求,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举办文创企业供需对接暨惠企政策宣讲会,促成区内快乐老人报、潇影文产投等8家企业合作;

针对企业用人问题,组织协会单位唐羽茶业、盘子女人坊、盘小宝、创新设计产业园、行道传媒等9家企业参加乐“业”雨花 成“就”未来2023年雨花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

收集协会企业用工需求,在区人社局的带领下前往湘西溆浦和龙山等地进行招聘。社会招聘及高校招聘双管齐下,全方面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此外,针对区内龙头文化企业,全区上下依托区委、区政府部署的“三帮三促”机制,开展定期走访,派送惠企政策,问需分忧解难,帮助企业解决一件件难事,攻克一个个难题。其中,对接解决了魅丽文化图书仓库建设施工、支持潇影集团小区提质改造等。

“花粉节”是爱花者的节日,也是雨花区粉丝们的节日。随着“花粉节”系列活动的举办,“花粉”IP逐渐成型,吸纳着广大市民加入“花粉”队伍,成为雨花的铁粉,发现、感知雨花的文化魅力,共同创造、推介雨花故事。

伴随着“潮起潇湘•相约雨花”文旅体消费季暨第二届“圭塘河岸”休闲旅游节启动,三家“雨花文旅体消费首店”重磅亮相,“雨花十佳城市文旅体休闲消费场景”重磅推出,“雨花十大主题消费品牌活动”重磅发布,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雨花,又“出圈”了!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雨花区持续做好“花粉节”露营音乐会、圭塘河民俗文化节、“圭塘河岸”休闲旅游节、湖南省体育博览会、中国著名作家雨花行采风活动等文化活动,让文化春风吹遍雨花大地。

今年上半年以来,雨花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45亿元,旅游人次约为2078.9万,实现旅游收入约214.9亿元,文旅产业总量稳步保持正增长;红星街区荣获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圭塘河街旅游休闲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新的文旅消费点和文化IP不断升级。

此外,结合自身优势,雨花区前瞻性打造“三个谷”——浏阳河·数谷、工程智谷、油茶科创谷。这“三个谷”将推动科创和文创企业、机构、平台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成为新引擎。

其向已明,其思已清,其特已显,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厚积薄发的雨花区,正在不断增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助力长沙朝着文化之城、艺术之都奋勇迈进。

接下来,雨花区将紧扣文化强区目标,围绕市场主体跃升、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等进一步发力,力争到2023年底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破百亿,进一步打响红星商圈“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品牌,聚焦推动“一芯两带”文化产业布局落地见效,突出“圭塘河生态文旅经济带”规划指引,形成有品牌、有特色、有人气的雨花文化产业集聚区。

“以文铸魂、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弘业。”站在新的起点,雨花必将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聚焦“一芯两带”总体规划,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打造对外文化贸易高地,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区,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企业来雨花投资兴业、共赢发展。

来源:雨花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